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善化寺里的那通碑……

孙 权

  塞上大同的冬天冻得十分彻底,善化寺庙檐下的风铃声被冻得更加清脆了。而冬天里这清脆的风铃声,也在讲述着一通石碑记载的历史上一个沉重的故事……

  一处庙宇,见证了民族之间的恩怨纷争、碰撞交融,讲述了世事跌宕、朝代更迭;一通石碑,记录了一位文人的铮铮铁骨、不屈灵魂,并让历史历历如绘、真实再现。

  “始于筑馆之三年,岁在庚戌冬十月,乃迁于兹事,因得与寺众往来,首尾凡十四年如一日也。”善化寺三圣殿的一通名为《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的碑文,清晰地记录了朱弁在大同的17年间,先于筑馆待了3年,之后的14年一直被扣留在大普恩寺(善化寺)中的史实。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春风啊,你为什么要吹到如此荒凉的地方来呢?它只能催生我鬓边的白发。被拘禁于金国西京大同的宋朝才子朱弁,在他的七言律诗《春阴》中,抱怨着大同春日的凄冷萧瑟。与其说这是塞上春日带给他的印象,倒不如说是他对家国思念的内心凄苦况味。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正月,此时,距离靖康之难还不足一年,挺身而出的朱弁作为南宋的通问副使赴金国求和。随使团离开临安城北上时,朱弁将目光从高宗赵构满是期待与不安的脸庞移开,坚定地投向了北方……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国大军攻陷北宋都城东京,俘虏了徽宗、钦宗父子及皇族和后宫妃嫔、贵卿、朝臣等3000多人,押解北上,城中或公或私的积蓄被劫掠一空。至此,北宋亡。

  北上和谈之路,直指徽、钦二帝被掳“北狩”的方向。这条路,金国铁骑南下攻略的印记清晰可见;这条路,深深地写满了大宋永远也洗刷不掉的耻辱;这条路,距离江南和煦的春风愈来愈远,迎面吹来的凛冽朔风,刮得脸生疼,让他的心更疼。

  朱弁抵达大同后,开始了他被扣留17年的人生。当时,对于趾高气扬的大金来说,南宋显得低眉顺目,其使臣自然难以成为“座上宾”。朱弁面对死亡威胁、高官诱惑,始终保持着民族大义、文人风骨。羁留善化寺期间,朱弁兴办学堂、教书育人,赢得西京上自贵族下到百姓的爱戴。于善化寺的14年,他看到了寺庙被战火摧毁后的惨状,目睹了僧人为修复寺庙奔波劳顿的壮举,并与寺庙主持圆满大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着文章、书法、刻工三绝之称的《大金西京大普恩寺重修大殿记》石碑记下了这一切,而文采飞扬的碑文,便出自朱弁之手。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就是把诗写尽了,也写不完如同海一样的乡愁,喝下的几盏淡酒,还没有梦见回到家就醒了。面对塞上阴冷的春日,朱弁诉不尽心中的凄凉。

  就在这个冬日,善化寺清脆的风铃声,映射着朱弁民族的气节、高贵的灵魂,将一段华夏文化交融传承的发展史向后人娓娓道来。

 
     标题导航
~~~□ 本报记者 史涌涛
~~~孙 权
省人大代表孟建梅建议~~~本报记者 李雪峰
~~~——访省政协委员李波
~~~
~~~
省人大代表张建明建议~~~本报记者 李雪峰
~~~——访省政协委员阮翔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西省推荐名单公布~~~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画刊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要闻
   第07版: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冬游善化寺,发现深藏内蕴的大美
善化寺里的那通碑……
加快解决城市养老服务供给问题
举办煤炭订货会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凤瑞王丽萍赴企业走访调研
我市开展春节前“扫黄打非”联合检查
支持天镇打造全省首个“零碳园区”
加强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利用
本市两所学校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