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A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拉面“拉”出新生活

  本报记者 张晶

  看到有食客走进拉面馆,店主马富海招呼好客人,便开始卖力地拉面,抻面、下面、捞面一气呵成,一笊篱捞起面条,“啪”地扣进碗里,浇卤汁、点香油、撒葱末儿,一碗香喷喷的拉面端到客人面前。“您慢用”,马富海笑着对客人说。

  马富海生长于甘肃省一个穷山沟里,体弱多病的父母靠种地勉强养活了他们姐弟4人。“当时家穷上不起学,姐姐们都早早出嫁了,我想出来闯闯,挣钱养家,改善贫穷状况。”马富海回忆起自己这几年在外闯荡的经历,感慨良多。2011年,他只身来到大同,在一家饭店当了拉面学徒。“学习拉面多年,见过最利索的师傅一分钟能出五六碗面,很羡慕,想赶紧学成。然而学起来才发现拉面并不简单,一天不练手就生三分。学拉面两年,我天天不落,拉面的功夫见长,心里特高兴。”他饶有兴趣地介绍着。

  2013年底,马富海娶了媳妇,很快有了第一个娃,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不再有了,他决定把餐饮这行干下去。在拉面之余,他还学习炒菜,为将来开饭店积攒实力。“师傅炒菜的时候,我就在旁边暗暗观察,回家自己琢磨着做,手艺渐渐学成了!”虽然马富海说得很轻巧,背后的辛苦与努力不难想象。

  2018年,马富海在亲戚的帮助下,在安徽开了一家拉面馆,眼瞅着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却因为老父亲做心脏手术被迫转卖了面馆,回老家照顾父亲。待父亲病情稳定,马富海带着全家老小又来到大同,重新创业。如今,马富海在御东泗庄家园外围开了一家兰州拉面馆,维系着全家的生计。一眼望去,店里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服务员不时地清理卫生,干净整洁的环境吸引了许多客人。“我来这儿就爱吃碗牛肉拉面,他家拉面吃起来筋道不粘牙,面汤醇厚鲜香,味道特别好,而且价格也实惠。”郝阿姨是这里的常客,她几乎每周都来面馆吃一顿。

  “比起刚出来闯荡时,日子好多了,但是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我还得再努力,改善家庭条件、奔向小康生活。日子虽然辛苦忙碌,却有奔头有希望!”他的言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马富海一家也奋斗在奔小康的道路上。

  图为马富海正在拉面。本报记者 张晶摄

 
     标题导航
   第A1版:要闻
   第A2版:综合新闻
   第A3版:能源革命 造福人类
   第A4版:国内国际新闻
感悟初心使命 助力大同发展
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为建设“云冈学”建言献策
我市举办世界人口日广场文化宣传活动
平城区市场监管局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活动
房博会推陈出新吸人眼球
本市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今日开考
林业干部驻村帮扶卖黄花
拉面“拉”出新生活
延伸产业链 培育新业态 高质量推进黄花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