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搬迁户心中最温馨的“港湾”

——大同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宋芳  通讯员  彭富强  任键

  青山绿水间,一幢幢富有乡土气息的别墅式新居在灵丘县龙渠沟拔地而起;一处处古色古香的塞北民居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有着“国家森林乡村”美誉的阳高县花苑村;像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村一样,一片片集生产、生活、生态、生意、生机以及美化、亮化、绿化、文化、教化于一体的“五生五化”安置点相继建成,绿树青草环绕房前屋后,蔬菜大棚、扶贫车间和产业园梯次布局。截至2019年底,“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有9.49万人喜迁新居,11.37万户贫困人口的危房修缮一新。天镇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典型经验入选全国易地扶贫搬迁论坛;阳高县设施农业与搬迁建房相结合的产业开发模式成为全省推广的五种模式;灵丘县以超常规举措实现“危房清零”,成效明显荣获国务院通报表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策性强、难度大,要做好规划,落实资金和政策,保障搬迁人口有稳定收入,保障与当地群众享有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我市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全省贫困人口较多、深度贫困区域覆盖面较广、脱贫攻坚难度较大的重点地区之一。多数村庄位于山高谷深的偏远山区,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群众住着土窑洞,种着贫瘠田,“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矛盾尖锐而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6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把“住上好房子”作为脱贫攻坚的“首战”,在选址、资金、布局上细致安排,让该搬的贫困户一户不少地搬出山沟沟,脱贫奔小康。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后,我市定任务、描规划、抓落地,努力建成质量过硬、安全过关、舒适宜居的搬迁住房,确保群众住上放心房、满意房。在阳高县罗文皂镇移民新村,一排排崭新的房子拔地而起,每栋房屋上下打圈梁,四面立柱,房子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严格执行人均补助2.5万元、人均住房面积不超25平方米的标准。在农村危改及住房提质上,农户自筹资金不超1万元,一时难以提供自筹资金的,采取农户投工投料、以工代赈等方式灵活解决。同时我市注重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引导兄弟姊妹、近邻友好就近聚居,动员儿女和年轻一代与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联建合居,团结互助、和谐共处。通过土地调换、一事一议,为搬迁户配置基本生产生活资源,确保有菜地、有发展空间,实现权属随人走、搬迁不失利。“自从搬进了新房子,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便利。一室一厅一卫,室内液晶电视、冰箱、沙发……应有尽有,厨房做饭用的是天然气,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阳高花苑村村民喜上眉梢。

  “搬得出、稳得住、乐得享,还要能致富。”新居不能一搬了之,还得靠产业找发展“钱景”。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我市实施就业稳收、产业促收、产权增收“三增收”方式,让贫困户鼓起腰包、露出笑脸。为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产业发展,解决搬迁群众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我市按照“园、加、种、养、商、旅、研”七字产业发展要求,精准落实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政策,加大后续帮扶力度,确保安置点都有产业项目,有效带动搬迁群众产业就业增收,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目前,全市19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配套的扶贫车间、产业园、集体农庄陆续投入运营,2020年开工建设产业项目88个,计划投资6.16亿元,已完成投资3.12亿元,带贫23210人次。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区,一万多搬迁群众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就业,打造出“产城融合、业态繁荣”的城镇化新地标。在广灵县鸿棉制衣生产车间,上百台缝纫平机嗒嗒作响,裁剪、缝纫,熨烫、包装,10家分厂带动800多名贫困群众就业脱贫。不仅是鸿棉制衣,广灵剪纸、柳编、箱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也蓬勃兴起。“最让我骄傲的不是我们的产品卖得有多好、销路有多广,而是我们在自己的家门口真正建起了‘扶贫工厂’,做到了‘家门口就业’。”广灵县柳编产业领军人张建国自豪地说。

  挪穷窝、换穷貌、变穷业、拔穷根,一辈子不敢想的事如今变成了现实……这些饱含党恩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成了搬迁户心中最温馨的“港湾”,成为全市全面小康路上一道道最亮丽的风景。

 
     标题导航
~~~
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张吉福武宏文张强等出席
~~~张吉福武宏文与华远国际陆港集团董事长武强一行举行工作会谈并见证签约
~~~翟振新出席
~~~尹德明带队 郑红陪同
~~~
~~~——大同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纪实
~~~
~~~本报记者 郑苗苗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能源革命 造福人类
   第04版:广告信息
山西近年来解决了近180余万贫困人口饮水难题
大同市“十四五”规划专家座谈会召开
打造精品物流项目 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
省委开发区常态化第二督导组在我市召开开发区工作座谈会
中国红十字会调研组莅同调研
全国各地书法家投稿踊跃
搬迁户心中最温馨的“港湾”
绿水青山景如画 诗意生活有滋味
车子“租”起来 人才“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