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十四五”新赛道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本报记者 纪元元

  核心阅读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时值岁末年初,我市经济运行多项指标数据“捷报”频传,交出亮眼“成绩单”: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规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958.6亿元,同比增长4.2%;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高于全省平均增速2.2个百分点,暂列全省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同比增长6.9%,较10月末提高4.4个百分点。面对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我市上述经济运行指标如何实现逆势上扬?

  克服疫情影响,保障指标企稳回升;加快项目建设,筑牢工业转型基础;坚持“改”“育”并重,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支持引导,全面激发企业创新活力;积极谋划布局,促进“两化”加速融合;全面统筹协调,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去年以来,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多措并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夯基垒台蓄势赋能。

  “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产业项目的带动。2020年,面对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的‘发令枪’,我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工作理念,精准发力引项目,快马加鞭建项目,用心用情帮项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以来,全市大力推动210项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建设,截至目前已开复工项目共192项,开复工率91.4%,总投资609.4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91.4亿元。其中,全市已投产或部分投产工业制造类项目共80个,累计完成投资123.1亿元……我市以项目聚势,验证了项目建设对抵御经济下行的稳定器作用,也逐渐挺起高质量转型发展脊梁。

  大同东华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研发和信创主机生产”项目是我市大抓项目的一个生动缩影和真实写照。“公司于2020年7月入驻上海漕河泾大同国际创新创业园,开始前期筹划和起步工作,10月选址大同经济技术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信创临时产线,现已完成产值2300万元,实现了当年落地、当年投产、当年上规的良好效果。”公司负责人感谢市委市政府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的帮助支持,感慨于全市上下以“五送”服务齐心协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责任担当,表示将全力以赴做强企业、做优项目,为大同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刚交答卷,又启宏图。“面对‘十四五’规划新征程,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殷殷嘱托,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蓝图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引,树牢‘项目为王’工作理念,围绕构建绿色能源、先进制造、数字产业‘三足鼎立’产业格局,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实现煤基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及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大健康及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通用航空产业集群、信息服务产业集群、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太赫兹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轻工纺织产业集群‘十群突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将逐梦航程、御风而行,不断推动大同工业内部结构反转、总量提升、动力转换、高质量发展,让经济运行“成绩单”持续亮丽。

 
     标题导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中国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勇拼搏纪实
~~~
~~~张吉福主持召开县(区)委书记恳谈会
~~~本报记者 纪元元
~~~
~~~
我市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实现全国奖项零突破~~~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能源革命 造福人类
   第04版:要闻
风卷红旗过大关
《习近平调研指导过的 贫困村脱贫纪实》出版发行
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统筹抓好各项重点工作 确保实现首季“开门红”
在“十四五”新赛道 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
元旦假期我市旅游市场安全有序
图片新闻
入列全国市级最佳政府引导基金30强
“平城讲坛”和“大同空中课堂”上线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