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福
受市委常委会委托,我就《中共大同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审议稿)》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十三五”成就总结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深入实施“136”发展战略,全市经济在爬坡过坎中奋力前行,转型发展在夯基垒台中积厚成势,大同内生动力、发展态势和总体形象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
这五年,是浴火重生、全面重塑的五年。我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两个维护”见行动,牢固确立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的政治摆位,一体贯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篇光辉文献”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我们以“大讨论”牵引开局,廓清思想误区,凝聚发展共识,形成“一个中心、三个大同”的“136”发展战略;我们以“冬季行动”发力破题,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充分提振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我们以“两级三责”推动落实,进一步强化市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四套班子保持思想同心、工作同向、行动同步,形成了市委一锤定音、政府狠抓执行、人大政协共同参与的工作局面。
这五年,是破题起势、坚定转型的五年。我们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示,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作为主线,以工业高质量发展为牵引,以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为抓手,紧紧扭住转型项目这个“牛鼻子”,牢牢抓住产业、企业和企业家“三个主体”,统筹推进转思想、转产业、转动能、转环境,全面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奋力推动工业、文旅、乡村“三大振兴”,持续优化“六最”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对接京津冀十大专项行动,着力打造“一园双城”等多领域创新平台,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以煤炭为基础,以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文化旅游、新能源四大战略产业为支柱,以通用航空、大数据、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羊毛纺织、农产品精深加工六大新兴产业为突破的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全市经济结构深度优化,经济运行由“疲”转“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5.4∶37.2∶57.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这五年,是决战脱贫、迈向小康的五年。我们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推进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聚焦“组织、人员、机制”三个关键要素,精准施策、破难攻坚,深化“三个一线”工作法,创新“三三三”产业扶贫模式,全市6个贫困县区摘帽退出,745个村31.14万贫困群众告别贫困,9.49万易地搬迁户搬入新居,五年累计投入45亿元培育产业项目600多个,书写了脱贫攻坚的大同精彩篇章,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巩固脱贫成效做法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我们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统筹起来,稳步推进“一带三区”建设,大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同好粮”上升为国家品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加速“起航”,一批批省级示范村相继获批,“三农”工作整体迈上了新台阶。
这五年,是生态向好、环境优化的五年。我们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狠抓中央、省委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努力还清旧账、坚决不欠新账,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持“五管齐下”,深入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用地结构调整,持续打好蓝天保卫战,空气质量连续七年全省第一,“大同蓝”经验做法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统筹“五水共治”,实施桑干河、御河、十里河生态修复治理,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国省考断面全面稳定退出劣V类,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管控修复,广泛开展国土“三化”行动,大力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持续打好净土保卫战,矿山治理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果,森林覆盖率提升到21.4%,呵护生态正成为全市人民的自觉追求,美丽大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这五年,是民生改善、幸福提升的五年。我们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推进创业就业、收入提升、教育提质、医疗提标、社保提效、城市提级等重点工程,幸福大同“十有”体系初步建立。积极推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公共停车场、过街天桥、文化惠民一批批惠民实事全部兑现。全面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尽心竭力办好就学就医、养老托育、老旧小区改造等老百姓的身边事,5.6万人取得技能证书,“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12万市民拿到了期盼多年的房产证,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实行“五区联动”,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百亿城建工程圆满收官,五大场馆建成运营,北环桥、开源桥、同煤快线建成通车,城市发展能级得到提升。以文化强市为引领,推进文旅、文艺、文创高质量融合发展,省级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全部建设完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遍地开花,品牌影响力、文化竞争力明显提升。以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三零”创建,扫黑除恶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智慧公安”深入人心,社会治安持续稳定,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这五年,是由乱转治、固本清源的五年。面对一度时期的政治生态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我们运用“两级三责法”,坚持“四结合”工作法,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持续减存量、遏增量、防变量,正风肃纪反腐,凝聚了党心民心。我们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严格执行“凡提四必”,坚持顺人顺事顺心“三顺”原则,把握重政治、重实绩、重基层、重民意“四个重心”,实现合适、合力、合规“三合”目标,营造了心齐气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我们大力实施基层党建“12345”工程,启动“强腰行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大同从一度政治生态恶化的受害者,变成全面从面治党的受益者,营造了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
二、起草过程说明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关键期,也是大同奋力实现“转型出雏型”重要阶段性战略目标的攻坚期,科学制定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对未来5年乃至15年大同的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市委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由我担任组长、宏文同志担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组。下设《建议》《纲要》起草组,在市委常委会领导下推进《建议》《纲要》和市级专项规划起草工作。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以来,坚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作为基本原则,邀请专家团队参与规划编制,广泛征求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2020年9月8日,市委常委会主持召开“十四五”规划领导组会议,研究通过《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框架(初稿)》;10月17日,召开“十四五”规划专家座谈会,经济、社会、科技等各领域专家参加座谈并提出了意见建议;9月-11月,在大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市发改委官方网站上设立“我为大同‘十四五’规划建言献策”专栏,开展网上征求意见,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共收到公众版问卷反馈7018份,企业版问卷反馈14344份,对一些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我们进行了梳理汇总并积极采纳。在此基础上,经多次分析研究形成《建议》初稿。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召开后,我们积极对标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中共山西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决策部署,结合大同实际和发展定位,反复进行讨论修改,形成了《建议》征求意见稿。1月4日,建议稿印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市级党员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征求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1月6日、1月8日、1月9日,先后召开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老干部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1月9日,市委常委会对建议稿进行了审议;1月10日,在四套班子领导述职会暨市委工作务虚会上再次就建议稿征求意见。在综合研究采纳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议》讨论稿,提交大会审议。
从征求意见情况看,大家对建议稿给予高度评价。大家一致认为,“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建议稿通篇贯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落实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为大同市各项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蹚出一条新路来。建议稿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大同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明确主要目标以及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力求体现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建议稿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提出一批具有标志性、方向性、全局性重大战略,实施一系列基础性、针对性、操作性重大举措,为大同未来5年乃至15年发展锚定了方向。建议稿聚焦发展所向、紧扣转型所需、关注群众所愿,对我市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建议稿的主要考虑和基本框架
建议稿的起草,充分考虑“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我市转型出雏型的实际要求,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为蓝本,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努力绘就一幅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宏伟蓝图。
建议稿起草过程中,主要把握了以下原则。一是坚持中央、省委精神和大同实际相结合。坚决扛起党中央赋予的重大历史使命,结合大同实际,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贯彻省委“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不动摇,坚定在转型发展上蹚出新路。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做好“十四五”与“十三五”奋斗目标有机衔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新发展格局,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变化,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与全国“两个同步”滚动衔接。三是坚持全面统筹和重点突破相结合。注重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突出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聚焦发力,加速突破。四是坚持强优势和补短板相结合。更加注重补齐短板、筑牢底板、锻造长板,让比较优势真优长优,让后发优势真优先优,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五是坚持指导性与操作性相结合。重点把握方向、提出思路、明确原则,突出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坚持项目为王,把项目工作作为转型主抓手,加强工程与项目引导,努力制定一个前瞻引领、务实管用的规划建议。
建议稿由17个部分组成,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包括导语和第1、第2部分,主要是总结“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分析“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提出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我市转型出雏型的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和主要目标。第二板块为分论,总体上按照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来组织,分领域阐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重点任务,安排了14个部分,明确了创新生态、“六新”突破、能源革命、数字经济、对接京津冀、省域副中心城市、文化强市、市场体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生态文明、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安全发展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工作部署。第三板块为结尾,即第17部分,主要阐述加强党对各项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对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目标发出号召。
四、主要说明几个重点问题
建议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要求和重大举措。下面,我就其中的几个问题作简要说明。
第一,关于“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在规划及建议起草过程中,通过多轮讨论与分析,综合考虑大同现有基础及面临机遇,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压茬推进,明确提出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富裕、幸福大同跃上一个新台阶。锚定2035年远景目标,坚持以科学态度充分论证确定指标,提出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经济总量大幅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8.5%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5:45:50,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显著增强,能源工业“压舱石”作用不断夯实,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医药和大健康、通用航空、大数据、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显著增强,R&D投入强度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六新”领域指向性指标进入全省前列;生态环境质量系统性改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健全;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从业人员持证率达到5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社会文明程度迈上新台阶;约束性指标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转型出雏型取得显著成果。
第二,关于我市“一城五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省域副中心城市是省委赋予大同的重要定位,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高水平崛起的重要动能所在;依托大同现有制造业、能源、交通基础、文旅、生态等优势资源,提出了要将大同打造全国先进制造聚集地、能源革命综改示范地、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晋北和环首都生态涵养地、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
第三,关于解决我市发展中存在的经济结构、体制、创新能力问题。我市是典型的资源型经济,“一煤独大”的结构性、“一股独大”的体制性、创新能力不足的素质性等问题尚未彻底破解,经济发展对城市建设提质、公共服务提升、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严重不足,市县间、城乡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与发达地区存在的差距较大。建议稿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分析,抓住了大同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既和中央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判断相符,也体现了我市“十四五”发展的阶段特征。建议稿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明确了大同未来五年聚焦的工作,特别提出“把人才作为转型发展的第一资源,建设人才高地”,凸显对解决人才发展短板的坚定决心。
第四,关于推进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建议稿把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打造现代产业集群,巩固提升煤电、纺织基础产业,培育壮大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医药和大健康、通用航空、大数据和信创、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现代服务业和文旅产业,加快实现“一煤独大”向“多业鼎立”转变;推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六新”实现突破,作为“蹚新路”的方向目标,先行布局发展未来产业,打造转型发展竞争新优势;深入推进能源领域改革,深入实施优势转换战略,构建新能源全产业链体系,将大同能源、电价优势转化为产业集聚优势;积极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打响大同大数据基地品牌,融入全国数字经济产业链,打造数字经济特色城市。
第五,关于把创新驱动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创新驱动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是加快转型发展的根本出路。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作出的“形成追赶超越新优势,必须大力加强科技创新,在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上抓好落实,建设一流创新工程,搭建一流创新平台,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汇聚一流创新人才,打造一流创新环境,不断增强转型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重要指示。建议稿落实省委安排部署,把“加快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孕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列为首要工作任务,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构建一流创新生态为依托,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承接能力为抓手,全面激发大同创新创造创业的潜力,积蓄转型发展新动能。
第六,关于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建议稿提出以京同合作为主参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技术、人才、产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合作交流,加大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合作以重构产业链,从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新型消费、推动消费升级三方面融入国内大循环;依托中欧班列、跨境电子商贸、国际陆港等优势条件打造“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
第七,关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议稿提出把创造高品质生活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实践检验,加快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大同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拓展就业渠道,开展技术培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社会”的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不断消除地区差距、收入差距、城乡差距,推动农民增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所有人的基本生活都能得到保障;坚持健康优先,全面推进健康大同建设。
第八,关于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于古都大同的历史文化优势及云冈、古城、恒山、长城等核心景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议稿提出文化强市战略,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深度挖掘大同文化内涵价值,打造大同非遗品牌;大力培育特色文化产业,培育文化创意骨干企业和品牌;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形成文旅、康养新业态。同时要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第九,关于先行先试。大胆践行先行先试,建设转型综改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更没有成熟的模式可鉴,因此,先行先试是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牢固树立先行先试是先行先机的理念,用好先行先试这一尚方宝剑,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畅通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议稿强调构建新型产业促进体系,制定差异化的产业促进政策,完善产业项目引进决策机制,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塑造大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竞争优势。
第十,关于发展和安全。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变化,疫情冲击导致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十四五”时期将面对更多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我们要把区域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把实施安全战略贯穿到区域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筑牢安全屏障。基于上述认识,建议稿把统筹加强风险防控,持续建设平安大同,加强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不断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主要内容。
同志们,审议通过“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大家要认真思考研究,深入交流讨论,提出意见建议,为制定出一份高水平的规划建议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