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发挥高等学校在 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上接第二版)是摆在各级各类高校面前的最现实的紧迫问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创新供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加强创新供给,高校就要在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上下功夫,破除“五唯”,激活创新潜力。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根本在于激发人才的创新潜力,破除“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唯奖项、唯帽子”的人才评价标准,就要建立更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加突出立德树人贡献度,更加突出科技素养评价,更加突出原创性创新成果产出,更加突出理论创新重大贡献或产业支持重大贡献,更加突出团队凝聚力和发展远景,进一步激活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潜力,推进个人创新与团队创造相结合、上游创新与下游创造相结合、单学科创新与多学科创造相结合,努力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

  加强创新供给,高校就要在建立科学的学科发展体系上下功夫,打破“三多”,激发创新活力。学科创新能力是高校创新的源动力,是高校创新型发展的基石。“人多、项目多、成果多就是好学科”的传统观念已经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要。没有原创性基础理论成果、缺少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应用技术成果、更没有新的科学假设,学科的人再多、经费再充裕、文章再多,也不能占据世界行业领域的制高点。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打破“三多”,建立科学的学科发展体系,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以“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为基本方法,激发创新活力,产生更多、更具价值的原创性成果。

  加强创新供给,高校就要在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上下功夫,打破“四多四少”,激发创新活力。创新型科技人才输出是高校加强创新供给的重要任务。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如何健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培养体系,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高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只有打破“说教多、实践少,课内多、课外少,专业课程多、综合课程少,被动接受多、主动思考少”,科学分配教育时间,是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等教育加强创新供给是新发展阶段的基本任务

  持之以恒提高原始创新能力。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发挥高校的创新引领作用,建好实验室、融入科学城、提升创新圈,把“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打造成为创新者的家园、创业者的乐园,努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

  坚持不懈提供创新人才支撑。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价值不仅在于拥有多少,更重要的在于如何使用。“人材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作为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作为整体的人才越用越丰富。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高校要以人才为第一资源,集聚高水平师资、培养高素质人才,把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坚定不移办好思政课,紧盯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和基础研究人才,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久久为功浓厚创新文化氛围。创新文化,广义上指与创新相关的物质、制度、行为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指创新的精气神,是一种有利于创新,让人才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能力的文化氛围,也是一种从价值理念、社会环境、人文氛围等不同角度来体现的文化形态。创新文化对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存在隐性影响,是培育创新理念、培养创新人才、催生创新成果的土壤。营造崇尚创新的浓厚文化氛围,高校要以文化传承创新为重要职责,把文化创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让大学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让师生留下大学特有的文化印记。

  面向新的考场、新的答卷,我们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必将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作者:山西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载1月5日《山西日报》)

 
     标题导航
   第01版:综合新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第04版:国内新闻
探秘澜沧江源头的“绿”之路
陕西米脂: “牛经济”带来好日子
发挥高等学校在 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就地过年,年货市场年味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