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雨
“一旦强虏寇边疆,慷慨悲歌奔战场。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扬……”这首《八路军军歌》是创作于平型关大捷之后的歌曲,每当响起这首战歌,眼前总会浮现出革命前辈血战平型关的情景。84年前,灵丘平型关,八路军将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敌我武器装备悬殊的情况下,打出了全面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84年后,革命老区灵丘儿女发扬平型关精神,平型关所在的白崖台乡鏖战贫困,屡传捷报,取得了脱贫攻坚连战连胜新成效。
冬日的阳光透亮而温暖,汽车在山路上不断盘旋着,偶尔还会遇到几个急转弯。平型关自古以来就是咽喉要道,两侧峰峦叠嶂,陡峭险峻,我们在一个观景台停了下来。“往下边看,这有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这是平型关大捷发生的现场。从地形就可以看出来,这里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日军当时的武器装备十分精良,机关大炮大马靴,可是在咱这儿他们施展不开。八路军一一五师依靠沟壑纵横,树木杂草丛生的有利地形地貌,以伏击手段掐住了重要的交通要道,阻断了敌人的后续力量。并且乘胜抢夺了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全歼被围日军,大获全胜。”灵丘县科协原主席穆汉儒指着眼前的深山沟壑说。
在战争年代,这大沟大壑的险峻地形是助八路军获胜的关键法宝。但是到了和平年代,这崎岖的山路却成了阻碍经济发展的一道屏障。在脱贫攻坚建档立卡初期,灵丘白崖台乡全乡16个村全部为贫困村,共有贫困户1738户3439人,贫困发生率54.8%。脱贫攻坚开展以来,白崖台乡把产业扶贫当作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来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精准发力,立足实际,寻找到根植于本土的特色与优势,取得了明显效果。
“白崖台乡山大沟深,山村常住人口基本都是老人,重活干不了,怎样脱贫是一个大难题。经过一系列考察,我们发现养殖乌鸡是个好方法,不需要太多资金投入,而且见效快,也省力,在院子里就能养,特别适合农村留守独居老人养殖。”白崖台乡党委书记贾占涛说。“现在我们在长沟、涞湾、李台等7村实施了乌鸡养殖项目。除此以外,我们还在冉庄村实施了青背山羊养殖、淡水鱼养殖,在关沟村实施了黄牛养殖,在铺西、跑池两村发展中药材种植,在长沟、辛庄、白崖台等11村发展有机旱作高粱种植,有力地带动了贫困户稳定增收。”
除了产业扶贫,平型关脚下的白崖台乡还开展了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培训就业等一系列工作,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政策扶持和驻村帮扶,让脱贫攻坚深入到每一位老百姓的身边。曾经的平型关大捷,靠的是战士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而如今的脱贫攻坚战,又何尝不是一场考验,扶贫工作者们传承着“平型关精神”,不怕困苦,持续推进产业、带动就业,全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平型关脚下的白崖台乡再创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