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呼朋唤友来“群居”

  就地过年,人们可能从来没有像今年这个春节长假这样待在家里,于是,与亲朋好友相聚,与三五知己畅饮,与兄弟姊妹共享美食,成了节日里的主要活动。而这时大家发现,互相住得近,真的是太有利于联络感情了。

  开发商:中年人最看中群居

  “这种现象很常见,这几年也越来越多了!”日前记者采访了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其中御东一楼盘的销售人员表示,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在同一社区买多套房,相互之间只有“一碗汤的距离”的情况很普遍。 

  家住云冈区的张大妈今年快70岁了,自从老伴去世后,10多年来就自己一个人过,儿子女儿都在市区居住,隔一个多月才回来一次。平时老人白天出去遛弯,有时自己一个人,有时和邻居一起,总不免感到孤独或“空”了一点。张大妈说,最主要是平时缺乏人照应,心里空落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张大妈感到身体不太灵便,开始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张大妈希望能买套离儿女们近些的房子,能有个照应,“最好是‘一碗汤的距离’。”张大妈与儿子商量后,去年在儿子居住的小区买了一套房,一家人同住一个小区。 张大妈告诉记者,同住一个小区真的很好,方便了许多。

  市民许女士家有兄弟姊妹三人,早在几年前父母去世后,三人就在同一个小区买了房子,而且是分别住在楼上楼下。“我们三家就算不是天天在一起吃饭,最起码也是一周在一起聚餐一次。”许女士说,父母去世后,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就是他们几个了,所以,大家住在一个小区不但热闹,从感情上也觉得可以相互慰藉,“谁有个闹心事,也可以有个说话的人,而且平时我们还可以凑在一起跳广场舞。”

  独生子女:喜欢与好友“同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但是传统意义上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热衷在同一小区置业,在年轻购房者中,老友、同事也喜欢扎堆买房,“年轻置业者往往是独生子女,没有亲兄弟姐妹,为了方便串门、互相照顾,喜欢和要好的同学、同事住在同一小区”。

  家住月亮湾的赵先生,在女儿上小学时搬了进来,房子是同小区里的老同学介绍买的,因为两人的孩子是同龄,在同一所小学,接送孩子的时候经常会遇见。两个孩子同年级,也有很多共同话题,回家的路上大人孩子一起搭伴,很是愉快。

  因为同住一个小区,两家人偶尔会约着一起吃饭,大人有话题,孩子们也相处融洽。赵先生每天四趟接送女儿上下学,有一天,刚接到女儿就接到单位电话,让他马上回去处理紧急事务,正巧遇到老同学也接孩子,赶紧拜托他帮忙把女儿送回了家。

  后来有一次是老同学出差,赵先生就连着几天一起接送两个孩子,偶尔也会邀请同学的妻子孩子到家里吃饭。经过这些事件之后,两家人就商量着轮流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下午放学早,一位爸爸接送两个孩子,送回家交给一位妈妈,妈妈负责指导孩子们写作业,有时候两家人也在一起吃饭,都觉得生活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以前天天四趟接送,回家再做饭,特别累人。现在两家人分工合作,周末还会外出到饭店聚餐,孩子们在一起也有了玩伴,不会寂寞,还能相互督促认真学习,两家人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

  一位售楼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像赵先生这样择友而邻的买家如今不在少数,他们最近销售的一栋洋房几乎都是一个朋友圈的人买了去。如今人们买房不仅仅只为居住,而且更在意居住后的质量,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居住在一起,生活上可以彼此照应,有了更多的时间聚会娱乐,这样的生活才更有人情味。

  市场:有楼盘推出“子母房”

  记者了解到,实际上目前已经有些开发商看准了置业者追求“一碗汤的距离”心态,开发出了一些“子母房”。在某小区,记者就参观了一套“子母房”。这种户型实际上是一套小面积和一套大面积的“结合”。该小区附近的地产中介李先生告诉记者,喜欢这种户型的购房者,既想与父母住在一起日后方便赡养,又可以拥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

  针对目前已经开始流行起来的居住模式,业内人士称之为“一碗汤的距离”新型模式,特征就是由传统大家庭分解的各小家庭分布在相当近的空间范围内,父子两代或兄弟姐妹之间既能完全拥有其生活独立性,又能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

  以“一碗汤的距离”为理念,许多开发商在项目配套、园林打造等诸多方面,考虑各个家庭成员,尤其注重中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消费者选择房子时应考虑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舒适、服务周到的小区,可以放心地让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子女在这里休闲娱乐。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3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4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地产周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专版
呼朋唤友来“群居”
云泉物业员工 获“抗疫最美逆行者”称号
择房就是择生活
鼎龙·天海湾 面朝海南 宜居徐闻
春节假期 售楼部里“年味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