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厚植优秀文化沃土 蹚出文化强市之路

雄浑壮美的大同古城墙。(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张占兵摄

  文化兴,则城市兴;文化强,则大同强。“十三五”期间,大同大打文化牌,在梳理历史脉络中找寻文化崛起力量,以世界眼光、中国气派、大同特色,实施文旅振兴战略,全力打造文化之都和魅力之城,让这座古老神奇的城市不断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用璀璨文化之光照亮文化强市之路。

  深挖历史内涵 坚定文化自信

  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冈石窟视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2020年8月11日,“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仪式在云冈石窟景区举行,该活动是我省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彰显文化自信,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大同正在努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文化名城的魅力正在逐步显现,文化自信正在成为大同和大同人民的独特气质。

  “5年来,我们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对外宣传、景区建设等方面同时发力,全面推进人文云冈、数字云冈、智慧云冈建设工程,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以来,我们牢记嘱托使命,深挖文化内涵,守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做好保护、研究和弘扬工作,努力推动各项工作稳步前行。”据云冈研究院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云冈石窟的修复保护已进入精细化分工阶段,数字化成为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的重要基础手段之一,云冈石窟景区建设也通过云冈美术馆、院史馆、云冈文创馆等场馆的呈现更加丰富,“云冈学”的研究也随着大同大学云冈学学院和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的成立,向纵深发展。2021年2月19日,云冈研究院正式挂牌。作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云冈研究院这一公共文化研究机构承担着云冈石窟保护、监测、研究、展示,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统筹云冈学建设发展和区域性石窟保护的职责,开启了保护为主兼顾文化传承与开发利用的新征程。

  作为宣传大同、展示大同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2020年大同市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5年来,市博物馆助力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博物馆之城’建设,努力探索‘总分馆’模式。除了现有的一座总馆和9座分馆外,我们还在筹备民族融合博物馆、衙署制度博物馆等,力争形成一种‘博物馆群’效应,多维度、全方面地将大同北魏、边塞、民族融合等历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让每一位参观者都能拥有别样的文化体验。”市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文慧告诉记者,在展示大同厚重历史的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同文化自信,以奋进之姿共创文明大同,是他们始终追求的目标。

  打造文艺精品 传播大同故事

  “文化精品是时代的脉搏、精神的传承。”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我市依托丰富的文化资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创作品,讲好大同故事,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鼓舞精气神。其中,话剧《热泉》不仅在全省各市巡演,还两次进京进行专场演出;话剧《太阳照在南洋河上》参加省文旅厅组织的扶贫剧目展演;耍孩儿剧《云冈魂》和北路梆子《平城赋》《净土》等在全市巡演中广受好评,音舞诗画《天下大同》即将与观众见面。这些生动感人的文化精品,通过话剧、舞台剧、戏剧等方式,在演绎大同故事、传播大同文化和大同精神的同时,让更多人关注大同,了解大同。

  据了解,5年来我市还拍摄了众多反映大同地方特色的影视剧。其中,本土电影《莫斯科离大同不远》入选北京国际电影节,影片中的大同美景、美食、民风民俗等随着电影的播映传播到国内外;与山西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李司法的冬暖夏凉》获得第12届山西省“五个一工程”奖;从2017年开始,连续3年在春节期间组织“网红看中国·天下大同行”网络直播以及古都灯会微电影大赛,成为讲好大同故事、传播大同声音和宣传大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实践。

  此外,随着连续两届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引发我市在发展影视文化产业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发动社会力量,支持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和机构投资,拍摄反映大同历史故事、风云人物、民俗文化和乡土人情的电影和电视剧;吸引国内知名导演在同拍摄电影与电视剧;鼓励市民当“拍客”,用手机创作反映本土风情、人物的正能量小视频,以宣传大同特有文化资源,扩大大同的知名度。

  擦亮大同名片 深化文旅融合

  2016年8月,经过两个月的激烈角逐,大同最终赢得了山西旅游发展大会的承办权。从初赛、复赛、半决赛直到决赛,全市从上到下都展现出了推介大同、拥抱世界的空前热情与强烈愿景。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吉福在初赛现场借用孔老夫子“天下大同”四个字,向所有人描绘出大同的美丽与神奇,更让“天下大同”的金字招牌就此擦亮,为大同文旅融合发展开启了全新篇章。

  “5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提出把文化旅游作为转型发展的先行突破口,以文化为灵魂、旅游为载体,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兴文、文旅融合,突出龙头景区建设,优化‘3+3+3+1’发展格局,推动‘五环联动’,着力打造国际一流全域旅游目的地。”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来,我市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旅互生互兴的基础不断厚植,大同正逐渐成为辐射周边、连通全国、接轨世界的区域性文化旅游中心。

  “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复兴和文旅融合,2019年开始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古城复兴工程,2020年被确定为‘古城保护项目建设年’,全年共推动古城复兴保护建设项目21项。”据市古城保护发展中心负责人介绍,2020年9月,该中心与西安曲江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现有旅游资源,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此外还打造了云路街、县楼街等古城文化旅游打卡地,通过开展春节文化庙会、府文庙开笔礼、古城摄影大赛、民俗文化展、中秋诗会等文旅活动,充分彰显古城文化特色,让古城不断“活”起来、“火”起来。

  5年来,随着来同旅游人数逐年递增,独具大同特色的旅游形式热度持续,游客在深度体验北魏文化、长城文化、军旅文化、边塞文化的无穷魅力中,更感受到这座城市所绽放的无限活力。

  探索特色模式 发展文化产业

  “5年来,我市加快旅游资源资本化、市场化、产业化,加速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努力把文旅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据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把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摆在突出位置,在深挖城市内涵的基础上,牢固树立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理念,着眼宜业、宜居、宜游的“三宜”目标,推动“旅游+”“+旅游”全产业,实施长城廊道建设、云冈石窟游客中心、恒山旅游公园等文旅项目,构建古城、云冈、恒山三核牵引,长城、太行、桑干三带支撑,生态、乡村、民俗、冰雪、温泉等全域多板块协同联动的旅游发展格局,有力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向高质量目标极速引流。

  5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农业”“文化+工业”等发展新模式,打造具有大同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推动大同发展的新引擎。目前,我市乡村文化旅游线路覆盖10个县区,特色文化旅游乡村达56个,拓展了冰雪小镇、长城人家等一批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了一批文化特点鲜明和主导产业突出的特色文化产业示范乡镇、特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乡村;完善了晋华宫矿山公园、市煤气厂工业遗址和蒸汽机车博物馆建设等。

  与此同时,一批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产品和各种文化活动正在发育成长,形成规模和品牌。其中古都灯会、云冈文化旅游节、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国际雕塑双年展、北魏文化论坛、魏碑双年展等形成文化集群效应,丰富和提升了大同的文化品位,也增强了古都的文化吸引力和影响力。5年来,文化与经济相融合产生的竞争力,正成为大同最根本、最持久、最难替代的竞争优势,为大同文化强市注入强劲动力。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能源革命转型发展
   第04版: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中办印发关于做好“七一勋章”提名和全国“两优一先”推荐工作的通知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厚植优秀文化沃土 蹚出文化强市之路
致富路上不停歇 乡村振兴再奋进
防护严密 有序入校
广灵开发区: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引擎”
阳高县计划补助100吨以上黄贮秸秆养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