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云冈的起源

张玉

  云冈是什么?我在网上搜了一圈,没有看到什么有关它的绝妙的诗词歌赋。也有一些章节,多平实简朴:“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稀,山堂水殿,烟寺相望”。这些句子,直白而无文采。也就是说,尽管云冈在世界美术史上地位崇高,但它从来都不是文学关注的焦点,被光阴摒弃在主流之外。这是云冈的命运,也是鲜卑的命运——这样也好,这种遗忘保持了云冈的本色,那种宛如天生地设的混沌的本色。

  关于云冈的起源,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文献的记载——《魏书·释老志》(卷114):“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于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记述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第二种则是民间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黄土高原北部有个大沙丘,常从下面传来丝竹管弦之声。怎么回事?有人想挖开看个究竟,挖了很深也没见什么东西,迷人的音乐也消失了。人们渐渐散去,只有一个名叫武周的牧童,每天坚持挖掘。他挖累了,就吹笛子,一吹就听见沙坑深处有应和之声;如此十年,牧童长成了青年。一天,武周突然听见说话声:“我们要出去了,你快躲一躲。”他高兴地喊了声:“快出来吧。”然后一口气跑出十几里,身后“轰隆”一声,巨坑中沙浪涌起,平地上出现了一座壮丽宏伟的庙宇,四周云雾缭绕,飞天起舞,乐伎演奏,钟鼓声、琴瑟声、歌唱声漫漶天际。武周不由得向它们走去,一瞬间,乐舞戛然而止。他仔细一看,歌舞者都变成了石人,庙宇也变成了石窟,那姿态永远保留在他靠拢的一刻。这时,闻声赶来的众人如乌云一样压向诡艳的云冈。不知谁叫了声“武周”,羊倌也变成了一个石人,手里还拿着笛子。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叫那座山为武周山。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第05版:今日平城
   第06版:理论之窗
   第07版:广告信息
   第08版:走进云冈
我在云冈修文物
小小水彩画带你打卡大云冈
云冈的起源
数字化,正让云冈插上“翅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