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魏碑流长翰墨香

——北魏文化园走笔之三

  本报记者  史涌涛

  魏碑故里,是古都大同的一大文化符号。大同是魏碑书体的发祥地,北魏平城时代,魏碑书法艺术在此孕育、发展、成熟,留下大量刻石、文献和史料,平城魏碑“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在北魏文化园内,多年来众多有识之士一直呼吁建设的魏碑碑林、碑廊等,正以特别的匠心倾力塑造,为文化园倍增文化亮色。

  平城时代是北魏王朝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平城是魏碑书体的发祥地和源头。北魏平城百年间是我国书法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有崔浩父子、卢渊、高允、李冲、江式、蒋少游、寇谦之、沈法会、刘芳、刘仁之等以及许多未留下名字的书法家,为后世留下大批重要书迹。在北魏文化园内,处处可见以魏碑文化致敬历史开创未来的匠心。 园内东侧,规划建设了一个充满书香墨韵的魏碑林,众多的古代魏碑经典作品依造原形制复刻于巨石之上,展列于庭园之中。《昙媚造像题记》《破多罗太夫人漆皮题记》《司马金龙墓木板漆书》《嘎仙洞祝文》《晖福寺碑》《太武帝东巡碑》《文成帝南巡颂》等平城魏碑经典作品,以刀锋展现笔锋,充分展现出平城魏碑原生态的艺术特征,书风古拙朴茂、庄重雄浑、苍劲峻厚,笔势刚健质朴、硬朗开阔、棱角分明。其复刻完全依照古碑之原风貌,原碑残则复原之作亦现残貌,有历史痕迹,具残缺之美,成为一个难得的将古代魏碑经典荟萃一园,让人长久流连欣赏的人文胜地。

  “传承北魏雕刻艺术,弘扬魏碑文化精髓”,园内张挂的标语格外醒目。在园内水系北侧有一条街,规划为魏碑文化一条街,定位于魏碑书法创作、交流、展示等,其北魏风貌古典建筑的下方均嵌青石,上镌魏碑书法的浮雕,雅韵流芳,美不胜收。据了解,这是有关专家通过收集整理魏碑拓片,整理出十数万的单字魏碑字,并从中选取了一万多字,精心镌刻于石上。殊为难得的是,所选字无一重复,即使若有字同亦书体不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尽现魏碑书法上承魏晋下启隋唐的大气大美。

  驻足于文化园,欣赏穿越历史时空展现在面前的魏碑,倍感每一个字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让人通过这些庄重雄厚、刚健古朴的文字,领略到拓跋鲜卑策马弯弓、驰骋草原的豪放之情,感受平城时代苍劲开阔、包容万汇的精神气质,其与园内的建筑、雕塑等浑然一体,作为北魏平城融合文化的重要表征,成为让后世叹为观止的宝贵遗产。(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文化园依墙而设的魏碑廊,目前尚处留白状态,计划广泛收集魏碑书法大家作品补壁。魏碑林内还储存了许多上乘的碑林碑料,规格统一,高约8米,宽逾1米,亦将持续不断地将具有代表性的魏碑书法杰出作品镌刻其上。可以想见,通过几十年乃至数百年时间,将不同时代的魏碑书法经典真迹留存,将使这里成为古代与当代魏碑书法优秀代表作的萃集之地。史载,北魏重臣崔浩曾刻“史碑”与“经碑”近百块,但历经岁月沧桑,这些碑石至今杳然无迹,而这些虚壁待刻的碑林,正待以时光的积淀为后世留下新的宝贵历史财富。

  漫步园内,到处可见体量巨大的石头,有本地开采的玄武岩、黄砂岩,有福建出产的花岗岩,以及光洁细腻的汉白玉等,特别是魏碑林内矗立着一块重达600余吨的泰山石,高9米宽23米,最厚处3米,观感震撼。据介绍,北魏时代崇尚石雕,云冈石窟更是雕刻在石头上的人类艺术瑰宝,而园内的石头目前皆留白,就像在大地上铺展开的纸张,要在时光的笔墨研磨中在其上以雄强的笔力纵情挥洒,雕凿经典的魏碑古今作品,镌刻令人观止赞叹的正大气象,使之千年留存不朽,让魏碑艺术弘扬光大源远流长。

  魏碑故里,天下大同。如今,这座荟萃众多传统工艺精华、再现北魏平城国都文化气质的庭园,将弘扬平城魏碑书法艺术视为己任,吸引全国广大书法艺术家在此追源溯流,更好地领悟魏碑书法之美,继往开来,探源魏碑、传承魏碑、弘扬魏碑,为增强古都大同的文化自信,树立城市品牌,展现文化担当,发挥积极影响。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综合新闻
习近平就中老建交60周年同老挝 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互致贺电
强化查纠整改 办好为民实事 持续推动教育整顿走深走实
云州区着力开启“五区”建设新征程
粽香蜜枣里的小康生活
图片新闻
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利用矿井水建起“地下水库”
中煤大同公司首季利税“双增长”
市场监管部门为农解忧
魏碑流长翰墨香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