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构建群体免疫屏障,是阻断新冠病毒传播、保障全民健康的有效手段。自疫苗接种工作启动以来,我市精心组织、迅速部署、广泛发动,组织符合接种条件的群众“应接尽接”,稳妥有序做好接种工作。7月30日,记者就市民关注的疫苗接种热点问题采访了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张晔。张晔介绍,截至目前,我市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累计超360万剂次,下半年“一老一小”两类人群是接种重点。
问:为什么说接种疫苗是当务之急?
答: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防控疫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和患病后的严重程度。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
问:为什么说接种疫苗是每个人的责任?
答:新冠病毒疫苗免费接种事关公众安全,也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每个公民作为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要自觉提高防病意识,认识到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利己利人:对自己,可预防感染和发病、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避免死亡;对他人,可防止自身被感染后,将病毒传给他人。
问:目前我市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剂次和间隔是多久?
答:新冠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接种2剂。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3周,第2剂在8周内尽早完成。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接种3剂。相邻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建议≥4周,第2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第1剂次后6个月内完成。
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如何把握?
答: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疾病者;妊娠期妇女。
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有效期是多久?
答: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研发出来的时间比较短,用在人体上的时间更短。目前,通过抗体水平监测,大概是6个月以上。但抗体不是唯一保护指标,疫苗发挥作用过程中还有其他因素在发挥作用,所以后续需要对疫苗的持久性开展研究来确认它的保护期到底有多长。
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能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
答:疫苗不良反应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头痛发热,还有接种部位局部红晕,或者出现硬块,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一些常见不良反应。
问: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答:接种对象完成接种后,应在接种现场留观30分钟方可离开,现场工作人员会告知受种者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后续健康状况观察、处置建议以及联系方式等。每个接种点都有医务人员值守,医院也开辟了绿色通道,回家后出现不良反应相关症状立即报告接种点工作人员,必要时及时就医。
问:新冠病毒变异对疫苗有效性是否有影响?
答:疫苗的作用有三个层面:一是预防感染,二是预防发病、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避免死亡,三是降低传染性。接种疫苗后感染新冠病毒并不代表疫苗失效。钟南山院士表示,我国研制新冠病毒疫苗的工艺已成熟,目前,我国上市的常用新冠病毒疫苗对德尔塔变异株还是有效的。
问: 60岁以上老年人有必要接种吗?
答:很有必要。老年人免疫力差、基础疾病多,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感染后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大部分可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风险。
问:老年人接种疫苗需注意什么?
答:接种前,要认真执行健康状况询问和接种禁忌核查等规定,详细询问受种者健康状况,了解是否对疫苗过敏,是否有急性疾病或未控制的慢性病等。老年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建议接种。
问: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能否接种?
答: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考虑到病情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加上不清楚病人的用药情况,一般不建议接种。但如果是病情稳定、可控,建议病人跟其主治医生商量是否能接种。
问:未成年人疫苗与成人疫苗有什么不同?我市如何安排12~17岁人群接种?
答:根据疫苗生产企业提供的说明书,3~17岁年龄段注射新冠病毒疫苗的要求与18岁以上年龄段人群并无特别之处,使用的疫苗剂量、免疫程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完全一样。研究表明,3岁以上的人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无论安全性、有效性都是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验证的,家长无须担忧。
问:接种后可以不做防护吗?
答:即使接种了新冠病毒疫苗,大家的防控意识和防控措施也不能放松,各项防控措施仍要继续保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