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这是片让人成长和收获的天地”

——“朝阳”回乡养鸡记

  从7月末开始,孙朝阳就没有一天闲着,两批共14万只小鸡苗先后进场,打疫苗的事情她不敢懈怠。

  1988年出生的孙朝阳,是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镇人。2011年,从河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材料专业毕业后,她和男朋友李海彬一同来到江苏一家高新企业从事光伏电池片技术研究工作,二人随后结婚成家。可父母年纪大了,总惦记姑娘离家太远,只干了一年,孙朝阳便盘算着回老家养鸡。

  父母养了一辈子鸡,对孙朝阳回乡养鸡并不理解。“肯定想让她在大城市扎根,搞养殖很辛苦,风险还高,不想她走我们的老路。”父亲孙宝刚说,听说朝阳要回来,亲戚朋友议论很多。

  2012年下半年,孙朝阳开始专心跟着父母学养鸡。当时,家里有一个占地30亩的鸡场,但管理粗放、设备落后、卫生条件差。几次出门考察,发现专业的养鸡企业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孙朝阳被深深触动了。想到自家年年伏天出现死鸡、季节交替疾病难防控的情况,她下定决心建新鸡场。

  可想开一条新路,哪有那么简单?

  从开公司、贷款、征地到建厂房、买设备、购鸡苗,孙朝阳一步步摸索着走,甚至学会了开铲车。随后几年,因为市场行情不好,鸡场盈利困难。为了照看鸡场,她和丈夫住进了鸡场的毛坯房。

  “动摇过很多次,海彬在市里上班,非常不理解我的选择,有段时间还闹了矛盾。”孙朝阳说,有时会问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

  经过一番思考,孙朝阳还是坚持了下来。“行行出状元,养鸡为啥不能干成一番事业呢?”新式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让鸡场效益逐步显现,孙朝阳信心越来越足。鸡舍从2栋变成4栋、4栋变成8栋,事业像滚雪球一般向前发展。

  如今走进鸡舍,多层塔式养殖架整齐排列,添料、送水、清粪、捡蛋都是自动的,光照、通风、温度等环节可智能化操控。“现在蛋鸡存栏量40多万只,日产鸡蛋20吨。”孙朝阳说。

  结合蛋鸡养殖经验和对市场的调查,孙朝阳还在当地率先推出了白乌鸡蛋等产品,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大批经销商。

  随着公司规模扩大,事业有成的孙朝阳还带动了当地就业,附近村庄有50多位村民先后加入孙朝阳的养鸡队伍,实现了就近就业,月工资在3600元至6000元不等。高家围村支部书记李守军说:“没想到一个小姑娘回村能干出这一番事业。朝阳还真是不简单!”

  “村里有人说‘朝阳读大学浪费了’。但正是接受大学教育,让我有了学习能力,有了开放的心态。现代农业发展和革新很快,需要有知识、有想法的年轻人加入,这是片能让我们成长和收获的天地。”孙朝阳说。

  眼下,孙朝阳又有了新规划:搞食品加工,提高附加值,在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同时,吸收更多村民就业。“大学生养鸡又怎样?当你做好了,质疑声自然就没了。”孙朝阳说。

  新华社记者 杨帆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地产周刊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广告信息
“这是片让人成长和收获的天地”
听西藏故事,看沧桑巨变
高原村寨的“美丽提升”
黄河上游的“养牛新法”
天山之北迎来“彩虹”般丰收季
种地“科技感”满满 四川“数字经济”增添农业新动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