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对今后五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全市上下要深刻认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年。五年来,全市上下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高位推动,精准发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市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和巩固脱贫成效给予的充分肯定转化为强劲动力,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基本温饱到吃穿不愁,从交通闭塞到内联外畅,从缺医少学到全面保障,从产业匮乏到百业竞兴,实现了彻底消除绝对贫困的历史性跨越,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大同篇章,全市“三农”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全市上下要扎实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党代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部署,努力促进农业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争当全省乡村振兴排头兵。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持续推进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强化产业就业支撑,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更加稳固。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突出乡村产业振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实施“特”“优”战略,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加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做强黄花、黄芪、黄小米“三黄”产业,做大蔬菜、杂粮、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加快有机旱作和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建设;打造以“北肉”进出口平台为骨干的国家冷链物流基地,推动畜牧大市向畜牧强市转变;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肉制品、乳品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突出古长城沿线整体规划布局,结合晋北原生态村庄肌理、乡村文化基因,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打造美丽乡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推进农村厕所、污水、垃圾、道路、水源工程建设。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持续深化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培育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强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走好乡村善治之路。
做好农业农村工作,让广大农民过上更甜更美的好日子,饱含着农民群众对我们的殷殷期待,我们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勇担使命、真抓实干,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坚定不移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从胜利不断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