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一新闻媒体以“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为题,对市教育局印发《大同市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新规给予报道。显然,这一规定是家长赞同的有利于孩子学习成长的举措。面对教育部门的规定,还需要学校、老师和家庭、家长共同努力来真正杜绝手机带进课堂。
由于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强大,手机带给中小学生的影响也是日益突出,关于学生的手机管理,已成为老师和家长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很多孩子也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影响到了健康成长,甚至还催生了早恋现象。我市一位中学班主任老师对学生使用手机一直有着鲜明的态度,他认为中小学生就该远离手机,即使在家里需要用到手机的时候,也希望家长能在跟前进行监督,这是因为孩子们的自控能力较差,一旦手机在手,往往会抵不住诱惑。
就学习而言,由于手机的存在,会明显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同学之间还会出现相互传递作业、答案等情况,因此也会影响到班级的学习风气。市教育局印发的《通知》从多个方面对“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作出了要求,相信《通知》提出的要求也将在学校的强化管理、老师的认真负责中收到实效。
然而,“禁止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绝不单单是学校和老师的事,家庭和家长同样责无旁贷。严格的管理只是在孩子行为上禁止了手机,要想让孩子从心理上和手机“绝缘”,还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形成多阅读、多健身的积极向上的家庭生活理念,在家长的身体力行中,在家庭的良好氛围中,带动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