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咱爸妈远离焦虑
本报记者 王芳
老年人随着社会角色、环境等发生变化,心理会产生一定的落差,失眠焦虑情绪在老年人群中非常普遍。这些问题常常“偷偷隐藏”在人们的晚年生活中,给老年生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个人健康状况差、离异或者丧偶的老人患病率更高。关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69岁的马女士患糖尿病21年,年初,发现视力模糊,而且眼前总是被一团黑云挡着,去医院查出是糖尿病并发症眼底出血。这让马女士非常担心眼睛会失明。至此,马女士总是担心眼睛里的黑团变大,彻底挡住视线,走路变得小心翼翼,吃饭都不敢低头,害怕眼底出血会加重。睡眠也越来越不好,常感胃部不适,整日坐卧不安,身体忽冷忽热。后来经过激光治疗,马女士虽然恢复了视力,可她仍旧开心不起来,感觉喉部梗塞、胸闷心慌,认为自己身体日益衰弱,担心还有什么大病没查出来,反复到各家医院检查,尽管相关检查均提示无大问题,但她仍忧心忡忡,近半年越发焦虑紧张、晚上失眠,很难与人沟通。家人为此苦不堪言,这才意识到母亲可能精神出现问题,到大同市六医院诊断后最终被确诊为“老年焦虑症”。
大同市六医院老年科主任张谦说,医院开设老年科门诊以来,日均门诊量20余人次。但是这只是我市老年患者的一小部分,大多数像马女士一样的患者仍然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各个科室,重复地做着各种检查。因此,让更多的老年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及时准确识别抑郁焦虑症状,需要我们做更多工作。
教你识别老年焦虑症
老年焦虑症,通俗来说就是对晚年生活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比起年轻人,老年人的焦虑带有明显的老年特点,比如身体机能的下降,躯体疾病的困扰,退休后生活状态的改变等,都会增加老年人的失落和无助感,从而产生焦虑情绪。老年期焦虑症状广泛,有下列情况就很可能是患上了焦虑症。
张谦介绍,老年焦虑症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精神性、躯体性的焦虑,伴有睡眠障碍和过分警觉,以及运动性不安。
1.患者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常不能明确意识到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惶不安的强烈内心体验。
2.患者有恐慌的预感,终日心烦意乱,坐卧不宁,忧心,好像不幸即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的头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可能失去兴趣。
3.患者常常表现有运动性不安,老年人往往会以此为主诉,搓手顿足、来回走动、不能静坐,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或患者自感颤栗。
4.患者也常常会有植物神经系统的症状,表现为心悸心慌,胸前区不适感,气促或窒息感,过度换气,多汗,ロ干,吞咽困难,上腹部不适,肠鸣音亢进,便意频繁或稀便。皮肤潮红或苍白,烦热,尿频,头痛、头晕、耳鸣、震颤、皮肤有刺痛感。
张谦特别指出,很多患者出现以上某些症状经常不自知,他们只是觉得心情不好,不认为自己有问题。目前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对老年抑郁焦虑的识别率都比较低。综合性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机构,据统计,在综合医院就诊的患者,有超过1/3患者是抑郁焦虑患者,但是出现多种躯体症状和体征,成为各种躯体疾病的“模仿者”,反复就诊于综合医院的多个临床科室却不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医学诊断来解释其症状,不仅使患者增加了经济负担,延误了疾病诊治,而且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增加了产生医患矛盾的风险。
失眠不是睡不着那么简单
睡眠与健康息息相关,失眠、焦虑、抑郁这三者常常相伴而生,既涉及到生理问题,也关系到心理问题。张谦强调,在失眠的同时,如果伴有长时间地情绪不好,或者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并且因此影响到了生活,就要警惕抑郁焦虑问题。
日常生活中,焦虑、抑郁症和失眠很容易被混淆,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差别。张谦介绍,失眠的核心体现在对睡眠的质和量不满意,失眠患者的主观体验是睡眠问题,例如难以入睡、睡眠质量不好或者睡眠时间不够等;焦虑患者的问题是不安定性,他们会出现担心、恐惧、烦燥、易怒等症状;抑郁患者工作没有精力、心情不再波动,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没动力。他指出,焦虑、抑郁、失眠经常相伴,这三个症状常常同时出现。
张谦举例说:“一些老年患者经常会强调失眠、头疼、心慌、无力等症状。然而经过询问后发现,他们还会对很多人或事情看不惯,导致家庭关系紧张,自己也会更加孤立。这就是处于焦虑、亢奋的状态,身体有一点点不适就会被放大,自然睡不着觉,这时候需要通过抗焦虑来治疗失眠。效果才会更好。”
当出现长期、较为严重的失眠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诊断失眠的病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对于一些失眠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较长、已经妨碍白天正常生活的患者,医生还会通过药物帮助患者缓解失眠问题。
采访结束时张谦建议,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帮助老年人,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关爱,如平时多打电话、聊聊天,有空常回家看看陪父母吃个饭,子女尽量克服各种困难陪伴老人;配偶要多关心老伴的心理健康,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建议老少两代人应就近居住,缩短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子女宽容地对待老人的唠叨、固执等情绪。同时,让老人的生活丰富起来,在老人“有事做”的基础上去“做擅长的事”,能体现自我价值也让老人的养老更加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