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穿梭于“火线” 为生命“领航”

—走进疫情下的银川120急救人

  “您好,这里是银川120。请问病人哪里不舒服?有没有发热,是否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具体在什么位置?……”

  20多天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调度员邵晓明已不记得自己重复了多少次这样的对话。“基本上从接班到交班我们嘴就没有停过,更别提站起来走走舒展一下筋骨。”这位从业20多年的调度员说。

  10月17日,新一轮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宁夏,截至11月9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5例。

  疫情就是命令。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主任田纪安说,他们第一时间成立“转运小组”担当“急先锋”,专门承担银川市确诊病例、密接和次密接人员、封控区域患者以及管控区域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和转运工作。

  随着确诊病例、封控管控区域不断增加,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超负荷运转,日急救电话量较往常增加3倍多,面临“无车可派”的问题。为此,在原有急救力量基础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卫健委又从其他市县紧急抽调了70辆救护车和随车医生与司机支援银川市,其中负压救护车13辆。普通救护车被分派到银川市各急救分站负责日常急救转运,负压救护车则统一划入“转运小组”。

  “‘转运小组’面对的几乎都是高风险人群,我们加强了穿脱防护服、救护车消杀、院感等方面培训,严格实行‘一运一消毒’,还要求小组所有人集中居住、闭环管理,全力防范交叉感染。”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副主任乔毅说。

  记者采访了解到,与平时相比,疫情下救护车每趟出车时间大大延长,随车医生不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病人、社区网格员和医院协调交接,穿脱防护服、对车辆进行消杀也很耗时。

  “有时候群众会抱怨救护车去得慢,我们也很无奈,因为平时执行完前一趟任务后救护车可以马上开始下一趟任务,但疫情期间绝对不行,必须要留出足够时间进行消杀,否则会带来风险。”田纪安说。

  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坐上密不透风的负压救护车,一趟下来,里面衣服会被汗水湿透。为了能多转运几趟病人,医生和驾驶员经常“禁水禁食”十几个小时,遇到紧急任务,还得连轴转,但没有一个人因此退缩。

  “这些年,我先后参与过非典、甲流和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病人的转运工作,可以说经验丰富,关键时刻必须要顶上,而且我心里也有底,只要严格按规定做好转运时的二级防护、转运后的消杀,是不会有问题的。”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驾驶员王澍禾说。

  49岁的王澍禾是一名负压救护车驾驶员,这一轮疫情发生以来,一直与随车医生一起,穿梭于“火线”,一趟趟为病患架起生命的桥梁。最长的一次,他除了短暂停下来吃饭、更换防护服外,连续转运隔离人员20多个小时。

  选择“逆行”的还有很多年轻急救人。2016年从宁夏医科大学毕业的张嘉昊是宁夏固原市隆德县人民医院的救护车随车医生,11月初作为支援人员来到银川市紧急救援中心,主要负责中风险小区及管控区域内患者的急救和闭环转运工作。

  他告诉记者,在大众观念中,120最大特点就是快,但疫情下的转运有其特殊性,不追求快,主要是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因此转运过程中,他们会针对患者特殊情况给予更多人性化关怀,比如送产妇回家时,该慢则慢、该稳则稳,打消他们对车辆颠簸崩开伤口的担忧。

  “我们希望让这些病患在寒冷的冬日感受到来自120急救人的温暖。”张嘉昊说。

  最近,银川市疫情防控好消息不断,不仅已连续三日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还累计对近16万名居家健康监测人员解除相应管控措施、对近两千名集中隔离人员解除集中隔离。

  田纪安说,集中隔离和封控人员的减少大大降低了中心急救电话量和转运任务量。“疫情终将过去,我们会坚守到最后一刻。”他说。

  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新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综合新闻
   第06版:教育周刊
   第07版:健康周刊
   第08版:新闻特稿
保险、基金、银行纷纷布局养老金融, 将对百姓产生什么影响?
隔离病房里的温情陪伴
穿梭于“火线” 为生命“领航”
“改善型”牛棚、“精品化”包装
八部门联合部署校外培训广告管控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