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丰曼) 一对争吵不休的夫妻在调解员的劝说下和好如初;原本互不相让的邻居经过调解成为了好朋友……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民生小事当成大事来办。当前,我市司法行政部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调解七进”专项活动,发挥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作用,实现零距离为群众排忧解难。
人民调解进网格、进物业、进超市、进连锁企业、进法庭、进派出所、进信访大厅的最终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基层调解力量,用贴近百姓的调解方法实现矛盾不上交,让社会更和谐。今年,新荣区破鲁堡村83户村民与河北籍师某因土地租赁发生争议,村民要求区委、区政府给予解决,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魏官元运用“三看四字”调解法,即看人、看事、看因和“法、理、情、巧”,多次明理说法、耐心劝导,了解双方当事人的想法,提出了调解建议,最终双方达成了和解,有效化解了基层的矛盾,维护了社会和谐安定。这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全市开展“调解七进”工作成效的具体体现。
“调解七进”活动开展以来,云冈区清泉司法所与市公安局恒安分局联手成立了警司联合调解室,做到矛盾纠纷“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阳高县司法局在移民新村花苑村设立小鲁调解室,发挥基层人民调解的社会稳压器作用;广灵县司法局在县信访大厅设立姜大姐调解工作室,每年调解近50起各类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深受群众好评。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3800余次,调解案件3100余件,人民调解共进网格2100余个,进物业85个,进企业31个,进市场63个,全市各县区全部实现调解委员会(调解室)进驻信访大厅、进驻法院(法庭),全市50余个派出所实现了“警调对接”。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推进调解“七进”专项活动中,我市司法行政部门始终以“耐心、细致、合法、合理”的工作作风,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工作目标,让基层成为纠纷“终点站”,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