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显著

  本报讯   (记者   吴华)   12月2日,我市召开2021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通报了2021年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整体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来自中央、省、市20多家新闻媒体的30多位记者参会。

  自2014年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以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信用制度体系建设日渐完善,建立了覆盖51个成员单位的大同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联席会议办公室,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良性运行机制。信用平台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按照“一网三库一平台”规划建设思路,聚力搭建全市信用数据支撑平台,2020、2021年连续两年入选参加了全国省市级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观摩。

  信用信息归集数量持续增长,开通了51个市直账号、10个县区管理员账号,提供信用核查、信息归集、信用监管等服务。截至目前,已累计归集数据量2.5亿余条,比2019年底翻了两番,超出全国地级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信息数量的平均水平(1.33亿条),其中“双公示”信息53万条,水、电、燃气、仓储物流等特定信用信息归集310万条。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快速提升。2020年是我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持续上升的一年,经过全市共同努力,我市信用排名由2019年7月的全国第225名、全省第7名,快速攀升至2020年12月的全国第105名、全省第1名。今年以来,全市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稳步推进,截至2021年9月在全国地级市位列108名。

  与此同时,我市“信易+”应用及监管全面开展,信用培训和诚信宣传不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显著。下一步,我市将积极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全国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加强京津冀晋蒙五省区市信用合作,筹划五省区市信用高峰论坛,为我市创建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借力,为优化我市营商环境、争创全国信用示范城市助力加油。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走进云冈
   第07版:新闻特稿
   第08版:公益广告
习近平向2021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
省委省政府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大同市动员会召开
市政府召开 第68次常务会议
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展显著
“我为首善平城作贡献”大讨论春意满古都
我市2300余万元稳岗返还补贴惠千企稳就业
第十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活动形式多样
41家企业带着“大同好粮”备战深圳农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