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先学先悟,学懂弄通全会精神,用学生易于理解的语言讲好全会精神,用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对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后,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会议室里气氛热烈,全体思政课教师围绕六中全会精神进行着热烈讨论交流。“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讲,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不仅自己要学好,还要给学生宣讲好。除了自己要真学真懂真用,还要引导青年学生担当时代使命。”讨论中,该校思政部主任张达文语重心长地对现场教师说。
全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不仅要讲得“活”、讲得“透”,还要让学生能理解、愿意听,这成为思政课教师近段时间面临的新课题。连日来,我市各学校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作用,通过老党员、学科带头人领学,与党小组成员、思政课教师共学,看电视、读报纸自学等多种方式,把全会精神传达给每一名党员教师、每一名思政课教师。
“要把握好教师和青少年两个群体,将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创新方式方法和平台载体,善于用鲜活的故事传播思想,用通俗的语言讲清道理,增强学习宣传六中全会精神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在12月13日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市委宣讲团教育系统报告会上,市委宣讲团成员、市教育局局长范振凯条理明晰地解读了六中全会精神,也对教育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作出部署安排。台下,来自全市各校的100余名思政课教师代表或凝神聆听,或奋笔疾书,或陷入思考。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们一定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理直气壮地讲好新时代的思政课。”大同十三中副校长张玉生说,“我们不仅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家长、社会的所思、所想、所盼,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从事教育工作。”
大同三中初二历史老师李绍华把全会精神带到自己的课堂上。结合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他通过一系列党史小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不断帮助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全会精神与历史学科有联系的知识点达十几个,我已经做了全面梳理,将在课上结合教材内容,把这些知识点逐一讲授给学生。”李绍华说。
“这是一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的时间轴,通过这4个阶段,我们的党逐步实现了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而另一条时间轴,从当下到2035年,再到本世纪中叶。同学们,你们想过吗?未来的路上,作为‘正当年’的你们应该做些什么?”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上,杨慧芳老师用两个“时间轴”,将全会精神与青少年的成长相结合,用一个个精彩的身边故事,为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而这一堂课的设计“灵感”,正是来自于她对全会精神的仔细研读、全面梳理。
为了将六中全会精神根植于学生心中,我市各学校思政课教师活学活用,将六中全会精神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推动全会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我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深入思考过自己的未来。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青年一代有着自己的时代使命。我们要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将小我融入大我,让青春与时代同频共振。”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建筑工程系学生赵亚洲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鲜活,我市各学校把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和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牵头成立了“百年党史·云中印记”党史故事汇讲述团队,他们先后深入左云县烈士陵园、大泉山东方红博物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等实地参观、调研,还来到市图书馆收集了大量的党史资料,经过精心剪辑、整理,制作成了20个大同红色党史故事汇微视频,在思政课上播放、在学院网站和公众号上推送,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11月30日,市实验中学举办以“礼赞百年征程,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2022迎新年文化体育艺术系列活动,用歌声忆党史颂党恩,用书香传精神表决心。该校团委书记杨宏斌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学校将百年党史与此次活动进行了很好的结合,开展了一次千人思政课,也是一次千人党史教育课,我们会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其中,真正发挥学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