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度是衡量城市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35年前,一位年仅15岁的外地少年独自来到大同打拼,是这座热情、开放、包容的城市接纳了他,用她的勤劳、用她的善良影响着他……如今,当年的少年已到了知天命之年,创业成功的他,作为对第二故乡的回报,11年来,每到元旦这一天,都会如约为“城市美容师”送出“爱心面卡”,他的善意微光源于感恩,也点亮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编者按
2021年12月30日召开的中共大同市委十六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新的谋篇布局,确立了“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总体目标。方略既定,关键在于落实。目标不是按部就班地干就能实现的,要靠奋斗、靠改革、靠环境。
会议强调,要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把“微笑大同”作为全市窗口单位的创建活动目标,在“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的基础上,让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成为大同新的名片。本报从今日起,开辟专栏“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报道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树立崇尚文明、崇尚先进的好作风好形象,为大同增光添彩的鲜活经验和感人事迹,敬请垂注。
□ 本报记者 双红
“太感谢面馆老板了,每年这一天都为我们送出‘爱心面卡’,还坚持了这么多年,真是不容易。”“拿着这张卡可以免费来这里吃11碗面,事儿虽小,但却是对我们环卫工的一份尊重,让我们感到心里暖暖的。”……2022年元旦这一天,负责云冈区泉辉东街保洁的环卫工,如约收到新年第一份“爱心礼物”后,讲述着心中的感动。
为环卫工送出“爱心面卡”的这家面馆就位于云冈区泉辉东街,当日上午9时许,完成保洁任务的环卫工陆续来到面馆,面馆老板郭斌将准备好的“爱心面卡”分发给大家,还不忘送上新年的祝福。环卫工李育锋、叶淑琴告诉记者,面馆老板真是大好人,每年1月1日给负责这条街保洁工作的环卫工每人发一张“爱心面卡”,而且平日里这家面馆还是他们歇脚的地儿,累了能在这里歇息,渴了能在这里喝水,手机没电了能在这里充电,就像回了自己家,特别温暖。
“您要大碗还是小碗?打包带走还是在这里吃?”今年49岁的老板娘史月枝面带笑容招呼着每一名顾客。史月枝笑着说:“环卫工不容易,我们其实也没做点啥,就是想让他们吃碗热乎乎的面。”史月枝说,他们夫妇俩的父母都当过环卫工,知道环卫工作的辛苦。当年她的父亲当环卫工时,每天工作从早干到晚,就靠兜里装着的一个馒头充饥。她那时就想,如果父亲能在干活的间隙,有一个地方可以歇歇脚、喝杯热水,那该有多好呀!所以,16年前,自打他们家在这条街上经营面馆后,都会尽己所能帮助这些环卫工。
面馆老板郭斌告诉记者,他和妻子都是朔州市应县人,他在15岁的时候就来到大同打拼,收过啤酒瓶、摆过早点摊、做过小买卖、打过零工,得到过许多大同人的帮助。直到16年前,他的哥哥向大同一位面案师傅拜师学艺,掌握了大同刀削面的做法后,兄弟二人合伙开了现在的面馆,后来他的哥哥去了外地,他们夫妻俩一直经营到现在。“到今年,我来大同整整35年了,大同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大同是一座热情、开放、包容的城市,这里的人们勤劳、纯朴、善良,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最感谢的是这座城市接纳了我,也成就了我。作为对第二故乡的回报,我也希望把一份爱心传递下去!”郭斌说。
“爱心无限 胜似亲人”“弘扬社会正气 传递爱心善举”“爱心传递真情 关爱环卫工人”……面馆墙壁上挂着一面面锦旗,这是环卫工对这对夫妇最真诚的感激。
郭斌说,他们面馆每年送出的“爱心面卡”,很多环卫工都舍不得用,一般都在下雪天才用。所以只要面馆开着,一定要把这件事坚持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