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回头才能看到,人生总有那么几个时间点,将旅程切割成具有不同意义的一段段。2021,就是这样一个节点。
很早以前,听到过一句老话,人过四十不学艺。这话放到今天,腐朽到近乎可笑。现代背景下,新的东西每天出现,不学习就寸步难行。时代不会将就任何人的保守和懒惰。比如,这一年戴口罩、扫健康码已成为每个人习以为常的事,对于当教师的我来讲,已非常熟悉地掌握了网上教学、钉钉阅卷、远程视频培训……
疫情突发曾带来慌张失措的心理应激,如今变为从容“应对”。疫情一簇一点散发,但我已不会担忧与恐惧。外出先做核酸,日常做好防护,这就好了。我坚定地相信,国家的种种防控政策是有力的,它为我们设了一道坚强的屏障。生在中国,实在是有福了。
人到中年,生活宛如静水一潭,但我还是想打开视野,看到新鲜的帆影和远山。因此,读书,是对话大千的一道幽径。这一年,每个月份都有新书进账,我还在手机上订阅了一些讲书音频。做饭、走路、等人和排队的时候,看两页书、听听音频课,特充实。可能,这里面有不虚度光阴的心理吧。让时间闲置,会让我没抓没挠,产生负罪感。而用读书来填充一段空余,牢靠而安稳。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安于简单重复。这在之前可不行,静水就是死水啊,难以忍受;生活必须得有点动静,我期待着一个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如今才发现静水深流的乐趣。生活是一个七天接着一个七天,每天有事做,凡事有规律。在固定的时间,做相应的事情。在相应的事情里,发掘做事的乐趣。每做到十分九厘,便生出一种踏实的自豪。这就是中年之乐了。
这一年,觉察到了体质的下降。以前,书桌前坐三四个钟头,很少觉得累;晚间熬夜至零点,次日照样早早起床看日出;而时下,疲惫感总不时来袭,像灰扑扑的旧衣服从背后蒙上来。于是,起床推迟到6点,睡觉提早到10点。我向身体妥协,它是我的无价宝,我必须善待。
2021经历最尴尬的一件事,是面对多年前的朋友,竟无从说出她的名字。那一刻,真是想寻个地缝儿啊。记忆高手蜕化为一个健忘者,这是岁月对我的磋磨。电话啊,人名啊,典故啊,人情啊,甚至从此屋到彼屋取点东西啊……转身就忘,撂爪就忘。有时候恨得敲脑袋,也只好复到原地儿一五一十回想。读书也如此,读了,不过是落个“地皮儿湿”。但读的时候,是享受的,也就罢了。
在单位,年龄方面的老大地位,正式坐实。于什么时候、哪个关口,我成了“老大姐”啦?无疑是这一年。那个大我一岁的姐姐离岗,我就成“女一号”啦。大姐就大姐,我愿意做一个清新“大姐”,不扮嫩,不做作,不油腻,不尖刻,坦坦荡荡,温暖朴厚。
2021,出了趟远门,去了趟贵州,被贵州的大山大水所震撼,尤其那黄果树大瀑布,江河倒挂,决绝而前,让我这个看惯了小河横绕的北方人,吃了一惊。我听着那水声交响的复式合唱,凶猛、决绝、无常、动荡,却又那么义无反顾,心里生起一种释放般的轻松。是的,前行路上,没什么东西不可以放下。走上前,与曾经的自己道别,跟崭新的自己拥抱。
我写此文时,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1”活动揭晓,年度十大流行语:建党百年、2020东京奥运会、中国航天、双碳、疫苗接种、双减、北交所、“清朗”行动、疫苗援助、《生物多样性公约》,其中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更令我触动。回想三十岁入党的往事,我写了《只为那纯粹的信仰》一文,被报纸刊出。是的,只因敬佩那些有信仰的共产党人,而自己也想做一个有信仰的人,我选择了入党。
2021,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年份,生活充满了道别和重逢。我如一朵浪花,置身于澎湃的大历史,和亿万浪花一块奔跑,组成洪流,滚滚向前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