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突出六个重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编者按  

  历史,在奋斗中铭刻;未来,在奋进中开拓。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按照省委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奋进“十四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回望昨天的奋斗历程,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通过广泛深入采访报道,生动展现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扎根云中大地、引领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思想伟力,全面展示我市在“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新征程中的新举措、新突破、新气象,充分反映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激励人们意气风发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本报讯 (记者 苑捷)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年,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今年,我市将继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重点围绕六个方面做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工作。

  ——抓牢“两个环节”,即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帮扶环节,根据监测对象风险类别进行精准施策,缺什么补什么;退出环节,对具备解除风险的监测户实施有序退出,确保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精准落实。

  ——抓住“两个关键”,即产业和就业。在脱贫县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衔接资金用于产业的比例力争达到55%,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落实就业帮扶各类补助政策,提升脱贫人口就业规模和质量,促进就地就近就业,解决好搬迁脱贫家庭零就业问题,加强乡村公益岗位管理。

  ——紧盯“两个重点”,即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安置区。打出政策“组合拳”,优化细化各项措施,夯实重点帮扶县产业基础,增强就业能力,补齐短板弱项;出台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配套政策,衔接资金重点倾斜到800户以上的安置点,促进产业就业,抓好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加强社区服务管理,使搬迁群众真正稳得住、能融入。

  ——抓实“两项工程”,即农村“颐养工程”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程。全面实施农村“颐养工程”,以云州区为县域试点,其余各县区选5个村为试点,逐步探索建立起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运转有序的农村养老模式;打造8个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1个数字乡村建设示范村、10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为全市乡村振兴树立样板。

  ——抓好“两类帮扶”,即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不断拓展帮扶领域,更好发挥单位定点帮扶作用;深入实施“百企兴百村”行动,积极推动“五进九销”,不断凝聚社会帮扶的强大合力。

  ——用好“两支力量”,即驻村工作队和农村基层组织。加强驻村干部管理考核、政策培训和激励保障,推动驻村干部沉在村里、干在一线,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聚村“两委”力量,合力推动乡村振兴。

 
     标题导航
~~~
卢东亮调研城市道路项目工程时强调~~~
~~~于英杰莅同调研科技工作
~~~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我省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引起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干部职工强烈反响——~~~□ 本报记者 苑捷
~~~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台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益
北京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成立
聚力攻坚克难 加快建设进度 完善城市路网体系 提升交通承载能力
强化科技服务保障 激发创新发展动力
我市突出六个重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铭记嘱托奋勇向前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市四医院首批40多名“最美逆行者”解除隔离
大同经开区医药工业园区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