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春艳) 连日来,随着“城市啄木鸟”纠错行动的持续开展,记者发现,有些沿街商铺或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为了标新立异,用字总是加减笔划,有些文明标语也存在表述不清、引发歧义等现象,而这些都应该引起各相关部门和店家重视,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严谨用语用字,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日前,记者在平城区太和路与天泰街交汇处发现,一建筑围挡上写着“终及改善 环幕屏制”,记者通过查阅资料、请教文化学者认为“终及”应为“终极”,结合词义和语境,此处修饰“改善”的最高程度,但终极的表述也不妥,有夸大之嫌。在御河西路东小城建筑围挡的一块宣传牌上,“保护环境 热爱地球”的“热”字下面“灬”写成了“心”,记者通过查字典发现,“热”字并无这种写法,此处存在错误。在永和路古城佳园小区附近,一家酒店名字里“索性”两字放在一起看仿佛共用一点,拉开距离则是“索”字少一笔,看起来很别扭;该小区附近的一家超市也存在类似现象,“聚鑫园”中“鑫”字左下方的“金”少一点。在善化寺附近,一块宣传牌上写着“千万别踩疼了小草吆”,此处存在歧义,如果把句子按“千万别踩,疼了小草吆”断开,是小草不能踩的意思,如果连起来读,就感觉是小草可以踩。还有古城南城墙下的一块“小草在生长 踏入想一想”的宣传语也容易让人产生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