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苑捷) 当前即将进入主汛期,我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旱,坚持防住为王、“预”字当先、“实”字托底,确保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坚决守住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强化风险意识。组织专题培训,认真汲取2021年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和我省最强秋汛灾情的经验教训,充分认识极端天气多发频发的防汛形势,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
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扛起水务部门防汛抗旱职责,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增强底线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全面压实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各级防汛责任人立即上岗到位,靠前指挥,切实履职尽责,确保各项防汛措施落到实处。
强化“四预”措施。加强与气象、水文等部门会商研判,强化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加强实时雨水情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特别是出入境河流洪水、山洪灾害等预警信息;针对性完善各类防汛预案,及时开展防汛演练,提高预案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强化隐患排查整治。按照“汛期不过,排查不停,整改不止”原则,将隐患排查整治贯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全过程,实行动态跟踪销号;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结合河湖“清四乱”工作,全面清查整治河沟道妨碍行洪的突出问题,及时消除风险隐患。
强化防洪工程科学调度。完善水工程调度方案,综合采取“拦、分、蓄、滞、排”等措施,强化水工程科学联合会商调度;充分发挥水库拦洪、调蓄、削峰、错峰作用,减轻下游防洪压力;全力保障农民生产生活和农作物生长用水需求,提高防洪减灾综合能力。
强化水库运行管理。严格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严格执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统筹水库除险加固与安全度汛,逐库落实限制运用措施;备齐备足防汛物料,做好泄洪设施、启闭机械和备用电源等关键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强化山洪灾害和河道洪水防御。重点防范局地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山洪灾害,及时提请属地政府全面落实人员转移避险措施,做到应转尽转、应转早转、不落一人。切实做好河道行洪安全准备,洪水来临前提启拦河闸,橡胶坝塌坝运行,确保行洪畅通。
强化抢险技术支撑保障。完善水旱灾害防御专家库体系,加强与应急管理等部门协作配合,落实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制度,实现“测防报”与“抗救援”有效衔接,形成强大防汛工作合力,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程度。
强化宣传引导。普及洪涝灾害避险自救知识,提升群众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加大新闻宣传力度,正面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强化值班值守、信息报送。强化汛期24小时领导带班、专业人员巡查值守的汛期值班制度,严格落实调度指令,及时准确掌握雨情、水情、险情、灾情,严格执行险情灾情及时报告、归口逐级报告制度。遇突发险情、灾情,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坚决杜绝漏报、迟报、瞒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