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田雁) 7月19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教育工作专场发布会。会上,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教育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介绍,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着眼“提升质量、保障公平、创新治理、打造品牌”四大目标,围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重点工作,全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奋力书写新时代大同教育奋进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优先发展作为基本方略来落实,凝心聚力共筑教育攻坚合力。市委、市政府将教育作为重大民生事项和工作重点,投入优先保障、师资优选厚待,举全市之力发展教育,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市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率先设立了班主任津贴、爱岗敬业津贴和校长基金并列入每年财政预算,率先投入专项经费,组织全市大中小学师生开展国内外研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坚持,着力提升教育内涵品质。引深德育新常态,实施大同市立德树人“十个提升”行动计划,构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育人机制。深化德育内涵,成立大同市心理健康教育学会,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心理测评,受益学生30万人次。65所学校被评为国家、省、市国防教育示范校、特色校。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补齐短板作为重要导向来统筹,力促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2021年全市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95.28%,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3%,位于全省前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并举,2017年底全市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比全国提前五年、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普通高中育人质量跨越式提升,高考达线人数逐年上升,超越全省平均水平。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山西通航职业技术学院先后挂牌,职教城建设2021年启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推进,大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突出师德引领,评选2000名师德标兵榜样示范。集中开展师德师风整治活动,着力打造“四有”好老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队伍素养,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经费,组织各级各类教师培训5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把服务民生作为根本落脚点来保障,做好联系服务群众“大文章”。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目标,落实教育资助政策,2018年以来,累计资助学生29.05万名,资助金额4.05亿元。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惠及学生28万人。全市公办中小学开展课后托管服务全覆盖,全市乡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全覆盖。特殊教育全纳型持续发展,全市“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
大同教育这十年,是全面快速健康发展的十年,教育现代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质量与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教育治理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教育条件和资源供给全面提高,教育功能发挥成效明显,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发布会上,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市教育系统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着力优结构、促公平、提质量,为大同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