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信工作专场发布会举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

  本报讯 (记者 韩云峰) 7月21日,市委宣传部举行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信工作专场发布会。会上,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同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取得的发展成就进行了介绍,并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工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相关部门以及各县区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准确把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内涵与要求,狠抓经济运行、产业布局、技术改造、主体培育、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点工作,推动全市工业和信息化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工业经济体量持续增大。2012年到2021年,我市工业总产值从1059亿元增长到1489.5亿元,工业增加值从418.7亿元增长到631.8亿元。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从2012年底的169户增加到了2021年底的452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27.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67.8亿元。工业投资累计完成2887.7亿元,落地重点工业项目约600个。

  工业产业体系逐步优化。10年中,市工信局下大力气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全力推动全市产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多业鼎立”的方向转变。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正从传统发力高端、从制造迈向“智造”;2家企业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企业;引进了5大数据中心,设计总机架14万架,服务器规模200万台;以黄花、黄芪为主的中药茶产业初具规模;2个现代纺织产业项目投产;在制氢、储氢等关键零部件和设备的研制生产上实现了突破。

  工业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4家企业的产品被评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多家企业被纳入省链长制链主企业或核心企业。40余种石墨及炭素、合成橡胶、镁、铝合金等新材料性能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先进装备制造产品以及医药产品、药茶产品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AMT”系列斜齿双中间轴全同步器变速箱及发动机齿轮智能制造技术改造项目被列入全省重点项目库,3家企业的相关项目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标杆项目,10家企业被评为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试点企业。

  信息通信业迭代升级。10年中,全市电信业务量年均增速超过5%。先后培育了19家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上线654家企业,累计标识注册量达到400余万个;建成3968座5G基站,实现5G信号主城区全覆盖,5G+智慧矿山为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工业创新体系不断健全。市工信局积极推动创新活动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推动建立了“大同市新能源产业技术联盟”等科技创新体系。10年中,全市累计培育国家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技术中心22家、市级技术中心46家;规上企业建成5家院士工作站、2个产业技术联盟、1家省级联合实验室、1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多家规上工业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开展了技术创新合作;培育认定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26家、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1家,并连续5年组织中小企业参加“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

  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10年来,全市共培育116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中小企业完成规范化股份制改造,70家企业进入“山西省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年均组织40余名企业家代表参加进修、研修,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吸纳就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工作中,该局将围绕国家、省、市“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聚焦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全力推动实施惠企服务、降本增效、主体培育、绿色发展、平台共享、链式发展、稳岗就业、数字赋能“八大行动”,着力破解结构性矛盾、提升工业规模总量,确保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为稳定全市经济大盘作出工信贡献。

 
     标题导航
~~~
~~~吴恒带队
~~~卢东亮带队参观“牢记初心使命”党风廉政教育大型主题展 张强谷明姚鸿波参加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大同军分区政治工作处市双拥办联合下发通知~~~
~~~
大同市“迎接二十大 大同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工信工作专场发布会举行~~~
~~~
~~~——访阳高县委书记王崇虎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专题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走进云冈
习近平向世界青年发展论坛致贺信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调研组莅同
永葆政治本色 带头作好表率 以清廉大同建设引领保障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做好“八一”期间双拥工作
第五届青少年雕塑作品展览将在我市举办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
首届中国大同关公文化周启幕
五条“红线”串“珍珠” 系统集成抓推进
大同市清理隐性壁垒规范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投诉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