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农业科技田间显威力

——全市有机旱作膜下滴灌技术助农增产增收

  □ 本报记者  苑捷

  “有机旱作农业新技术就是好,我今年种了20亩高粱,专门拿出一块地试验了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新技术,效果特别好,一点没受旱情影响。另一块儿地还按过去的半膜覆盖种植,出苗和长势差别真是大呀!”云州区吉家庄乡瓮城口村村民陈宗顺指着自家的两块地,向记者夸赞着农业新科技的好处。

  为进一步推动有机旱作农业提质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今年,云州区吉家庄乡先行先试,推广种植了8000亩双垄沟播全膜覆盖+膜下滴灌高粱和2068亩谷子。目前,采用新技术的农作物苗强苗壮,长势喜人,预计亩产可比传统种植增产30%,比半膜种植增产20%左右。

  我市处于半干旱丘陵地区,昼夜温差大,土地瘠薄、降雨量少,农业生产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效益,必须要在农业基础设施提升和先进节水农业灌溉技术推广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推广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特别是膜下滴灌技术,使全市农业在抗旱节水增收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项较为成熟的农业节水技术,重点突出节约灌溉水、控制作物耗水量、均衡配置作物生长要素三方面作用,是灌溉工程技术由传统向现代化的一次飞跃。”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告诉记者,膜下滴灌技术不仅适合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等,对玉米、杂粮等大田作物也同样适用。从近几年的整体推广情况来看,该技术体现出了“四节两增”的特点:节水60%、节肥30%、节工20%、节地5%,综合计算,亩均产量平均增加100公斤左右、亩均收入平均增加300元。

  特别是今年,膜下滴灌技术显露出强大威力。今年7月正值农作物需水量最多的关键期,全市降水偏少,受旱面积76万亩。但使用了膜下滴灌技术的作物基本不受影响,甚至产量还有所增加。“今年我们村使用了全膜双垄沟覆盖膜下滴灌技术,在7月连续高温、旱情严重的情况下,我们村的农作物长势喜人,预计亩产还将增收200斤以上。”吉家庄乡瓮城口村党支部书记陈纪新激动地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全市现有耕地582万亩,其中,水浇地193万亩,今年,全市膜下滴灌推广面积24.18万亩,仅占全市水浇地的12.5%,技术推广空间充足。6月17日,省政府批复了《山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根据省级规划,目前我市正在抓紧编制市级相关规划。“下一步,我们要把高标准农田作为推广膜下滴灌的主战场、主阵地,以发展膜下滴灌技术为突破,以实现农业高效节水为目标,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让高标准农田真正成为先进技术的‘应用田’、旱涝保收的‘稳产田’、土地增效的‘高产田’、农民群众的‘致富田’。”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表示。

  据悉,我市今后将继续坚定发展高效节水农业这一方向,通过水源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机旱作集成技术配套、政府引导四条路径,实现2023年膜下滴灌技术推广100万亩的目标,进一步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地产
   第08版:特稿
全省乡土文化能人技艺大赛大同市选拔赛举行
做好民生保障 积蓄前行力量
情系群众 无私奉献
图片新闻
浑源县“乘风而上”点燃绿色引擎
团市委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能力素质提升培训
农业科技田间显威力
出征!我市百名医务人员集结支援海南
高考高本贯通及专科(高职)录取分数线划定
自学考试本月19日起报名
我市开展汛期排水管控保河流水质稳定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