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赵喜洋) 8月26日,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承担的佛教考古与石窟寺考古研究专题研修班石窟数字化课程圆满完成。此次培训共11天,课程安排包括数字化理论讲授、数据采集与处理实际操作、作业评比三部分。
在理论课程学习上,首先邀请北京建筑大学侯妙乐教授、武汉大学黄先锋教授、浙江大学李志荣教授分别讲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高光谱技术、测绘基础知识、近景摄影测量、数字化技术助力考古等文物数字化理论知识。之后由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部长吴健、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黄墨樵、云冈研究院数字化保护中心主任宁波分别讲授“数字敦煌”“数字故宫”“云冈数字化综述与云冈实践”,结合具体案例讲述了敦煌、故宫、云冈的数字化发展历程、展示利用、智慧建设等内容。
在实际操作课程中,不仅涉及前期的控制测量、三维激光扫描、近景摄影测量等数据采集,也包括后期的点云数据处理、三维建模、考古绘图与生成正射影像图等,内容丰富充实。在最后一天的小组作业评比中,学员代表阎帛君、王文波、杜鹏飞、白杰、徐祖维、徐波、檀志慧、王振祥分别对数字化培训操作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汇报。学员们表示,通过这次数字化培训,不仅掌握了文物数字化理论知识和数据采集流程,也体会到了数字化的重要性和数字化手段助力考古的重要性。
云冈研究院数字化工作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在石窟数字化采集、展示利用、保护修复、学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本次培训中得到了学员们的充分认可。大家表示,这次培训将助力考古研究工作取得新进展,为文博事业发展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