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锦秀) “养猪那么多年,没想到猪还能做抵押,让我顺利贷款,有了流动资金。真是太感谢人民银行和左云农商银行了!”日前,左云县一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激动地说。
上半年,受饲料价格上涨、物流运输不畅、市场需求低迷等因素影响,左云县一农牧专业合作社的周转资金紧张,但受困于抵押品不足,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8月,在了解到该合作社的困境后,市县两级人民银行指导当地金融机构,充分应用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登记系统),探索生猪活体抵押贷款模式,加快推进智慧畜牧贷业务落地,积极沟通协调,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宣传,把助企纾困落实在具体行动中。
左云农商银行将该合作社所有的生猪活体进行评估后,在登记系统办理抵押登记,最后向该合作社发放30万元贷款,切实解决了生猪活体资产确权难、估值难、贷后管理难等突出问题,为养殖行业缺少抵押物问题找到了全新解决方案。该笔贷款标志着我市首笔生猪活体抵押贷款顺利落地,这是继奶牛抵押贷款后,活体抵押融资的一次新突破。
近年来,人行大同市中心支行积极践行“征信为民”理念,把推广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作为助企纾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根据自身实际开展动产和权利抵押融资业务,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前8个月,全市动产登记笔数达516笔,实现了电费收益权、奶牛和生猪活体抵押的创新突破。其中,“活体贷”已推广至我市3个县区、多家金融机构,为全市做大养殖市场规模、满足各类融资主体需求提供了征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