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小黄花成就大产业 “致富花”开启新生活

□ 本报记者 苑捷

  “今年雨水充足,管理上去了,病虫害也得到及时防治,黄花又是一个丰收年啊。”从7月初开始,云州区17万亩黄花进入收获时节,周士庄镇遇驾山村村民郭卫东一家人每天从凌晨开始采摘,一直采到早晨七八时,尽管很辛苦,但看着丰收的黄花,一家人打心底乐开了花。

  郭卫东家过去有50多亩地全部种玉米,年景好时纯收入1万多元,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后来,靠着种黄花,彻底改变了一家人的生活。如今,郭卫东家年收入近7万元,一家人从土窑洞搬进了砖瓦房,日子一年一个样。“现在我家50亩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种黄花,一年流转费就是两万五。我、老婆、孩子都在合作社打工,一年下来也能挣七八千,年底还有分红钱,这日子越过越滋润啦!”谈起如今的生活,郭卫东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

  随着今年黄花丰收季的结束,花农、合作社、黄花龙头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今年又是一个好年景,一亩黄花地至少能采摘800公斤左右黄花,而且我们大力推进黄花标准化种植,今年的黄花品质好、价格高,每斤最高上到3块多钱,平均也能卖到2.8元。”云州区西坪镇下榆涧志海黄花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旗说。

  大同已有1500多年黄花食用史、600多年黄花栽培史。黄花种植大区云州区,曾经属于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单一,农民增收困难。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云州区将黄花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强力推进。10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政策、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全方位扶持,小黄花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州区视察时指出,乡亲们脱贫后,我最关心的是如何巩固脱贫、防止返贫,确保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

  牢记领袖嘱托,矢志感恩奋进。近年来,全市上下按照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牢记嘱托、笃行实干,围绕“特”“优”战略,大力推进以黄花为主的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振兴。编制了《大同市黄花菜产业发展规划》《大同市黄花菜科技与文化发展规划》,出台了《扶持黄花产业发展十条政策》,连续三年出台了《大同市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市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支持黄花产业发展……一系列强有力的“组合拳”推动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短短几年间,农民种植黄花热情不断升温,由过去“不想种”变为“争着种”。目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稳定在26.5万亩,位居全国黄花主产区之首,其中盛产期面积15.9万亩。2021年产量14.1万吨,占全国四分之一左右,全市黄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亿元,带动13.2万人增收致富,户均增收5400元。

  “现在我们的黄花地里装上了科技新设备,能检测土壤墒情,地里缺不缺水一看就知道,还能自动启动喷灌设备来浇水。这高科技还真给咱农民省了不少事儿!”云州区西坪镇唐家堡村村民唐万激动地说。据云州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投入100余套检测及溯源等相关系统和设备,使云州区核心10000亩黄花基地实现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预测预报、节肥增效等管理数字化,让黄花进一步提质增效。

  标准化种植是保障黄花品质的基础。在黄花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市注重标准制定,在全国率先制订了《黄花菜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大同黄花生产技术规程》,积极推广以蓄水保墒、抗旱抗逆、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增施专用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为主的黄花标准化种植技术,着力提高黄花产量和品质。目前,全市黄花种植面积26.5万亩,黄花绿色食品有效认证面积9万亩。云州区成为国家黄花种植和加工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和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材料(黄花)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强化品牌建设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将大同黄花品牌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把“大同黄花”作为“大同好粮”的拳头产品进行打造,成立了大同黄花协会和大同黄花产业联盟,以“品牌化、电商化、数字化”为支撑,围绕黄花产业进行多元化布局,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强化市场营销,打造优质品牌。“大同黄花”品牌叫得越来越响:全国农副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国家知识产权局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国家工商局原产地保护认证……

  “运用市场化思维,做深做精农业‘接二连三文章’,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全方位拓展市场,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按照市委、市政府擘画的特色产业发展路径,我市深化与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合作,依托大同黄花产业发展研究院,强化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在黄花精、特、优上“深挖细究”做文章,鼓励黄花加工企业在精深加工上下功夫,促进黄花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壮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市共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5家,黄花生产加工经营主体已达175家,研制开发出菜品、饮品、食品、功能产品、化妆品五大系列100余种黄花产品。

  黄花火了,乡亲们也吃上了香喷喷的旅游饭。我市依托黄花“中国母亲花”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挖掘黄花旅游潜质资源,打造以忘忧大道为主线,串联忘忧农场、火山天路、芍药花海、桑干河湿地公园等沿线精品旅游景点,形成农文旅融合大景区,开展以黄花为主的科普、自然、食农、生活等系列教育活动,推动多产业联动增值,带动旅游收入3亿多元。

  “预计今年全市黄花总产量可达18万吨,全产业链产值可突破42亿元。初步规划,到2025年大同黄花全产业链产值将达百亿目标。”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颖龙说。

  如今,大同黄花已经驶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效益化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小黄花正在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标题导航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杨小波带队 多杰热旦安七一吴世忠参加 谢红雷建国姚鸿波陪同
~~~张强主持并讲话
中秋假期出行提示发布~~~
~~~艾凌宇在大同分会场参会并对我市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
~~~□ 本报记者 苑捷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地产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广告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座谈会在京召开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
全国政协调研组来同调研宗教工作
全市开发区项目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
做好疫情防控 增强安全意识
山西省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推进会暨重点行业领域整治部署会召开
图片新闻
小黄花成就大产业 “致富花”开启新生活
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四大行动”推进绿色机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