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方式拓展到市场监管领域

我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新招

  本报讯 (记者 高雅敏) 今年以来,我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有了新招,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理念和方式拓展到市场监管各业务领域,运用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科学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及时性、精准性、有效性,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营造了较好的市场环境和营商环境。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推进会上获悉的。

  推进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工作效能的迫切需要,对于优化监管资源配置,营造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各县(区)和各部门在制定“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计划时,根据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合理确定、动态调整抽查比例和频次,实施差异化监管应用率不低于60%。对A类企业,合理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除投诉举报、大数据监测发现问题、转办交办案件线索及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根据实际情况可不主动实施现场检查,实现“无事不扰”;对B类企业,按常规比例和频次开展抽查;对C类企业,实行重点关注,适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D类企业,实行严格监管,有针对性地大幅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必要时主动实施现场检查。

  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全市29个相关部门抽查任务61项,各县区抽查任务350项。今年的目标是“1+N”,即要求每个牵头部门至少要发起1项部门联合随机抽查,参与多项部门联合随机抽查,一次行动,查多项事,对企业减少干扰。我市将“1+N”抽查要求、抽查事项完成情况以及实施信用风险分类监管情况作为考核评估的硬指标,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以推动全市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益
习近平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并对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大同好粮:从黄土高原到香江大地
文旅市场平稳有序
图片新闻
古城活动精彩纷呈
云冈区全力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我市“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新招
厚植发展优势 增强转型动能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