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人们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住房的变迁像一面镜子,不仅是百姓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折射出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从“安居”到“宜居”,人们的住房理念不断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越来越强。
告别旧日环境,居民住上新楼房
保障住房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一系列安居措施,让市民住得舒心、让城市更多一些发展空间。拔地而起的住宅楼替代老平房,现代化商业综合体替代老市场,更加便利的商业圈增加了居民的满足感。“住楼房好,有暖气、有热水,干净舒适。”9月3日,家住文博苑小区的市民裴书平告诉记者,他搬进新房3年多了,一个人在家里待不住,闲时喜欢在小区遛弯,碰上熟人打个招呼、唠上两句。“以前住的老房子是水泥地,现在铺上了木地板。刚住新房时,怕把地板弄脏,连脚都不知道该往哪里放,还经常因为将地板弄脏被老伴儿‘熊’一顿。现在,养成了进屋换拖鞋的习惯,再也不愁把地板弄脏了。”
正在楼下晾晒被褥的于女士向记者“炫耀”起现在的美好生活:小区里都是高层电梯楼房,绿化面积多,健身设施齐全,还有练习太极拳、跳广场舞的小公园……“从前,我们住的地方周围没有像样的购物中心,现在,一出门就到了商业圈,而且还有家居类市场,购物特别方便。”
村民住进楼房,感受城市新生活
让城市多一些发展空间,是提升城市软实力、创建文明城市中的重要一环,更是城市更新进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一个个项目的落地,更加便利的生活和融入城市发展的满足感,给群众送去了无数“小确幸”。“住平房的时候,最怕冬天上厕所了,每天早晨得排队,急死个人。”9月5日下午,在云冈区星湖世家·锦园安置小区,70岁的刘腊林正和几位老姊妹坐在亭子里乘凉。
“过去,我们一家6口挤在一铺炕上,那叫一个挤呀。”说起当年住平房的日子,刘腊林边说边摇头。刘腊林当了一辈子农民,直到快70岁了还住在低矮的平房里,住楼房是“想都不敢想的事”。“以前,平房没有下水,只能把废水泼在院子周围,冬天冻成了‘冰山’;春天开化时,污水遍地、臭气熏天。现在住上了楼房,干净利索,我们这些老邻居要么聚到一块儿侃大山,要么到小广场锻炼身体,咱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啦。”说起住楼房的感受,刘腊林就激动不已。
如今的安置小区,高楼耸立、时尚美观,整洁的小区内设有多个景观喷泉,楼宇之间树木林立、绿草如茵。为使居民出行,小区内实行人车分流,还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了无障碍设施。
搬出危旧老楼,居民过上新生活
历经棚户区改造、两改、危旧房改造和拆迁安置等阶段后,昔日连片的破旧平房变身现代化高层楼房。居民陆续从蜗居走向“宽居”、从忧居走到安居,居民的“宜居梦”正在加快实现。9月6日上午,在平城区振华南街小区居民张娟家中,平城区迎宾街道振华南院棚户区改造项目办公室及评估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为她家丈量房屋面积。
“多亏街道和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考虑到我们家的情况特殊,主动过来帮忙搬家。”张娟说,她生病瘫痪在床,孩子还小,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帮她整理物品、打包衣物、扛家具,把所有物品搬上车、送到租住的房子里。“虽然房子比较老旧,但毕竟这么多年生活在这里,还是有感情的,舍不得离开。将来,这里建起了新房,我们还会搬回来的。”张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这些天,振华南街棚户区改造项目现场到处是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作人员热情地服务着每一家被征收户,居民们争先让评估人员评估自家的房子,争取尽早腾空旧房、早日回迁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