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乡村振兴“葱”在前

□ 本报记者 丁亚琴

  金秋时节,走进阳高县罗文皂镇十九墩村的大葱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绿油油的大葱昂首挺立、茎长杆粗、长势喜人,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田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除草、拢葱。“今年秋季雨水多,大葱长得好,收成应该不错。”村民陈存华谈起收成时笑得合不拢嘴。

  十九墩村地处山区地带,是大同大学定点帮扶村。2019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入户走访,了解村情民意,得知该村主要种植大葱、土豆、玉米等农作物。“与土豆、玉米相比,大葱种植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产量高,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驻村工作队队长葛振斌表示,党员干部带头试种大葱,当年便实现了亩产3000公斤的好收成。试种结果让村民们看到了希望,也让工作队最终将大葱种植作为十九墩村的特色经济产业。

  为进一步扩大大葱种植规模,驻村工作队探索实施订单式种植模式,与阳高县签订优质农产品直供基地协议,以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村民种植的农副产品,在十九墩村全面开展订单大葱种植,带动了更多村民加入种葱行列。

  “今年春天,驻村工作队免费给我们提供了一万七千斤优质葱苗,大大降低了我们的种植成本。”陈存华告诉记者,经过几年的种植发展,目前,大葱已经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法宝”。

  大同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持续推动乡村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发挥帮扶单位优势,近年来,该校提出了建立特色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和帮助村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在大同大学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罗文皂镇已建立寒富苹果种植基地、蔬菜大棚种植基地及小杂粮种植基地,为实现村域经济发展开创了新路径。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全市新能源项目推进会召开
“阳高红”照亮乡村振兴路
全市衔接资金项目管理专题会召开
乡村振兴“葱”在前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民生实事项目推进落实情况监督调研
图片新闻
我市3人进入候选人名单
新荣区首条精品旅游线路开通
我市启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活动
第22届“三晋友谊杯”乒乓球赛在同举行
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大同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防空警报试鸣的通告
大同数来宝与太原莲花落激荡共融
碳循环、碳源、碳足迹
分享读书好故事 引导学生读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