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立足市情优先发展 谱写大同教育新篇章

  2017年底,全域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比全国提前五年、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2018年,投入专项经费2000万元,组织全市中小学师生开展国内外研学;

  201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惠及学生26.6万人;

  2020年7月,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并正式开始招生;

  2021年秋季,启动“放心午餐”试点,关爱特殊群体,全市乡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之家”实现全覆盖。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紧紧围绕优质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美好期盼,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发展的红利,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学前教育普惠安全

  释放新活力

  “前几年我家大孩子上幼儿园,条件好的公办幼儿园进不去,就去了一家民办幼儿园,每月平均支出2500元左右。去年小儿子也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选中了小区附近的一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环境好,收费也不高。”谈起孩子入园的情况,家住平城区翰林别院的张女士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

  不少家长都和张女士的感觉差不多,新学期开学,给孩子报名入园可选择的幼儿园多了,环境更漂亮了,费用也降低了,学前教育发展给老百姓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10年来,我市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完善体制机制,健全保障体系,扩容增量,提质培优,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2018年以来,我市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2所;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2所,2021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5.3%,位于全省前列;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推动140所配建幼儿园移交教育部门。今年,全市再建普惠性幼儿园20所,增加普惠性学位供给,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跑出加速度

  走进云州区倍加造中学,粉刷一新的教学楼映入眼帘,宽敞平坦的操场上活跃着学生的身影,多媒体教室、理化实验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舞蹈室、美术室、古筝室、陶艺室、乒乓球活动室等一应俱全……曾几何时,这所学校的硬件设施落后,无法满足正常教学需要。10年间,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在我市像倍加造中学这样旧貌换新颜的学校不胜枚举,一座座新教学楼里传出琅琅读书声,一个个塑胶操场上孩子们在欢跑,这些已成为各学校的“标配”。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实施薄弱学校改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专项工程,早在2017年底就已全域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认定,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比全国提前五年、比全省提前一年实现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

  全力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已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同时通过丰富内容、拓展项目,增强课后服务吸引力,并已实现全覆盖。全市52所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注销,39所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转型,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已由文旅、体育、科技等相关部门接收。实施城区小学“放心午餐”工程,帮助家长解决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的问题。

  高中教育跨越发展

  迈上新台阶

  作为39所一流学科建设院校的生源基地校,大同一中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围绕“培育具有爱国爱校情怀、德学兼备、文理融通、知行合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目标,遵循“先学后教,视学而教,学教并重,重在落实”的教学原则,近五年内,有36人次在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山西赛区一等奖,在全国决赛中获两金、一银、两铜的好成绩,为拓宽学生的发展途径起到积极作用。

  广灵县提出建设“教育首善之县”的战略目标,坚持“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的思想,加大教育投入和保障力度,适时应势抓改革,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广灵一中教育教学质量更是实现了大幅度提升,不仅基本满足了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也形成了运行高效的广灵教育发展模式。

  大同一中、广灵县教育改革创新、攻坚补短,这是我市普通高中推进特色化办学、育人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缩影。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持续打造“一县一重点、县县有龙头”的普高教育格局,同时出台各学段教学质量监测评价方案和教研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依托4个城乡高中教育教学联合体,开展区域教研90余次、市级专题研讨60余次,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已迈入全省第一方阵。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

  开拓新局面

  作为我省首家以培养技能型通用航空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自2020年7月建成并开始正式招生后,就吸引了大量学生报考,目前已有在校生4000多人。在这里,有着飞行梦的学子们正与通航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向着蓝天奋力起飞。

  2018年以来,我市中职学校共建设实训基地30余个、重点专业20余个;大同一职中等6所学校完成“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2021年,大同一职中、市职教中心、大同卫校、大同财会学校等4所学校成功获批“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5月,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挂牌;2019年,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2020年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正式招生,目前已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多所高职院校的设立丰富了我市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为中高职贯通培养夯实了基础。

  加强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融合不断深入。我市紧紧围绕“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主线,共签订校企合作协议200余份,建设了10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引进了3家企业在校内建立具备生产功能的实训车间,同时组建了大同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室等5个名师工作室,引领全市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产教融合工作持续推进。

  改革创新强师兴教

  增强“软实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办学环境,完善惠师举措,补强教育短板,大力弘扬尊师重教传统,构建新时代尊师文化,广泛宣传引导社会力量关心、理解、支持教师,增强优秀人才从教意愿,提升教师从教动力,以务实举措推动大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以过硬的作风实现全市教育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

  积极发挥2000名师德标兵示范作用,加强师德建设,坚决查处师德失范行为。2018年以来,市财政累计投入4000万元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每年组织各级各类培训5万人次。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累计2256.31万元用于乡村教师培训。建设31个名师工作室、15个班主任工作室、20个名校长工作室。开展中小学教师组团式、捆绑式交流轮岗。实施“两津贴一基金”长效机制,提高教师待遇。

  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强化乡村教师培养补充、改革实施国培计划、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评聘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近年来,我市全面落实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给乡村教师送上安心从教的“定心丸”,激发了教师奉献乡村教育的内生动力,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乡村教师队伍正在逐渐壮大。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一座座现代化的教学楼、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一批批健康成长的学子,一项项饱含心血的荣誉,记录着我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信心、决心和恒心。让人民满意、让学生出彩的教育答卷,正在古城大地上奋力书写。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地产
   第07版:特稿
   第08版:综合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交流推进会
立足市情优先发展 谱写大同教育新篇章
我市东风里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启动
市政协举行十五届三次常委会会议
中国古都学会专家学者深入我市开展学术考察
以梦为楫 奋斗作帆
复兴古城东南文意的人文街区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