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市几家部门联合主办的“戏曲进校园”精品展演活动,9月20日下午走进大同一职中,为该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传统文化视听盛宴,同时还为师生们讲解了地方戏曲的服饰、道具及基本常识,让大家近距离地接触地方戏曲文化,感受了戏曲艺术魅力。日前,《大同日报》对此进行了报道。
“戏曲进校园”精品展演活动无疑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学生文化素养,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之举。传统戏曲特殊的表演形式,能够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展演的《打焦赞》《四郎拜母》《忠保国》传统剧目中,讲述的一个个历史故事,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们的精神品质,也能提高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传统戏曲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者,诸如耍孩儿、罗罗腔等很多剧种在很大程度上都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独特的风格也体现着当地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学生在欣赏戏曲的过程中,也能够充分提升对传统文化的审美能力。
“戏曲进校园”对于传统戏曲弘扬与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由此,笔者想到了每到春节、中秋等传统节庆期间,或是旅游季等活动举办过程中,大同古城的华严广场、纯阳宫戏台、关帝庙戏台等处,梨园弟子在台上优孟衣冠,演得惟妙惟肖;众多观众在台下目不转睛,看得如痴如醉。那一刻,你会由衷感慨传统戏曲的非凡魅力和一座古城的生动鲜活。
“戏曲进校园”、古城内上演的传统戏曲,都是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赋予传统戏曲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的表达形式,都是将传统戏曲文化根植于心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