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 珂
“育人先育德。”大同市职业教育中心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宗旨,在学校治理和教育教学中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己任,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从未成年人成长需求出发,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系列实践活动,以文化治校、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大力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以“六个融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显示出勃勃生机和活力。
“两个切入”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化
通过多年的探索,该校逐步形成了德育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以文化治校、师德师风建设为切入点,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规范化。
文化治校。该校致力于培养德智双优的技术技能人才,坚持党建引领文化治校全局,牢固树立“德先技进”“德一天下”理念,落实深化“三全育人”管理,全面推进文化治校,夯实思想道德建设基础。
师德师风建设。该校建立完善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要求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开展“岗位大练兵”,把师德师风建设寓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六个融入”
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高效化
融入教育教学。该校建立思政课集体备课制度,结合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集体研究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典型题,共同探讨提升课堂效率的方法,创设研究氛围,做实课程思政。
融入各项活动。该校开展一系列有特色、效果好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如“文明校园”“清廉学校”建设活动,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剪纸、书法、绘画、篮球、足球、舞蹈、礼仪等10个特色学生社团活动。
融入学校管理。该校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号召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大同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全力实施校容校貌、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完善了19项安全管理制度、7个应急预案,请专家来校讲授安全知识。同时,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畅通家校信息交流平台,班主任每学期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家访,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
融入班级管理。各班级每周召开思想道德建设主题班会,以编辑手抄报宣传道德建设动态,通过学生演讲、讨论交流等方式促进学生对道德建设入脑入心。
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题,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活动”,有针对性地实施学生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和心理健康辅导。
融入网络媒体。为营造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家园,净化网络文化环境,该校开展了“净网”“护苗”专项行动,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三个实效”
推动教育教学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层次
一直以来,该校全面落实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师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得到增强;通过加强师生员工思想道德建设,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该校被评为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大同市教育系统示范党支部和大同市家长示范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文明校园、平安校园,2021年获评山西省高水平中职学校,进入全省职业教育前50强。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主渠道,对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负有重要责任。该校校长刘寰表示,市职教中心将继续做细做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