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统筹谋划 整合资源

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本报讯 (记者 张晶)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统筹谋划,整合资源,集中连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目前我市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85.1万亩。

  据了解,2019年以来,我市共批复建设高标准农田104.4万亩,投入各级财政资金10.9亿元,共建成高标准农田85.1万亩。项目区粮食亩均增产100公斤,年新增粮食产量1亿公斤,直接受益农民31.1万人,农民年收入增加2亿元。项目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4%,土地流转率达26%。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中,我市坚持“特”“优”战略,靠前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结合资源条件实现整县推进。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域,我市规划了总面积310万亩的云中、塞上、恒山三大灌溉基地,基本实现全市农业人口人均3亩水浇地目标。今冬明春将启动实施册田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和7个中型灌区立项建设。云州、阳高、天镇三县区依托桑干河水系和册田水库优势,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面积达30万亩。

  按照“高标准农田+膜下滴灌集成技术+农业托管+机田证一体化”配套思路,到目前,我市新建智能井房 576座、提水泵站 32座,项目区累计发展高效节水灌溉32.6万亩。在示范区内配套建设小型农业气象及病虫害监测站,对土壤墒情和病虫害进行实时监测,配置智能控制水泵、田间电磁阀等现代灌溉设施,实现精准监测化灌溉。为实现浇地向浇作物转变,今年全市推广膜下滴灌集成技术24.1万亩,实现了大旱之年保丰收。同时,在多渠道筹措管护资金、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我市明确分级管护责任,规范办理资产移交手续,建立了村为主体、乡镇监管、县负总责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长效机制,为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特稿
前10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6%
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咱农民致富的路子更宽了”
图片新闻
左云经开区加快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灵丘县平型关通用机场建设初具规模
本市举办东风里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线上专项招聘会
云冈石窟音乐窟亮相《黄河文化大会》
我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图片新闻
非管控范围20例阳性感染者行程轨迹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