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大同市水务局 踔厉奋发 阔步向前 走好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向市民宣讲涉水政策法规
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
组织全体党员进行廉政教育
深入帮扶村开展节日慰问
向市民宣讲涉水政策法规
党员先锋队深入社区防疫

  新时代10年,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兴水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修复、水旱灾害防御等各项工作,治水思路和水利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老水问题加快破解,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的水支撑。

  强化综合施治节水增效

  大同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雨少,风沙大,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十年来,我市坚持目标引领,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台了《国家节水行动大同实施细则》,制定了节约用水联席会议制度,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节水型机关建设,积极推动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

  2019年,我市顺利通过省住建、发改、工信等部门验收,被命名为“山西省节水型城市”;2021年,平城区、阳高县上榜水利部“全国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今年,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及高校和企业节水相关工作,左云、灵丘两县完成2022年度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相关工作,市县两级水务部门全面建成节水型单位,大同大学被评定为省级节水型高校,同煤大唐塔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和国电电力大同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正在申报节水型企业。

  每年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机,大力宣传节水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节约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全市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降幅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3项指标连续五年超额完成控制指标任务,稳居全省第一梯队。常态化开展生态补水工作,从2017年实施引黄北干线工程以来,共引调黄河水5.18亿m3,持续的生态补水使桑干河沿河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达0.5m;从2013年至今,册田水库累计向下游永定河输水9.92亿m3,有效保障了首都用水安全。

  坚持以水惠民绿色发展

  十年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5.08亿元,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514个村、124.54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全市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5%,自来水普及率达94%,于2019年底提前一年完成了农村饮水安全“十三五”规划任务,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氟超标改水工作受到水利部、省水利厅的高度肯定,2017—2020年我市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成效评价考核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20年底,市水务局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农村饮水安全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1年,市水利发展中心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利扶贫先进集体”。

  开创驻村帮扶工作“新局面”

  积极构建党组统筹行业帮、工作队员驻村帮、党员干部结对帮的“三位一体”帮扶机制,坚持局领导倾听诉求坐上炕头,技术员服务指导深入地头,工作队政策宣讲走进心头,建强了支部班子,美化了生活环境,整修了田间道路、延伸了灌溉管线,栽上了经济果树,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了实惠。

  坚持问题导向,水旱灾害防御屏障日益坚固

  十年来,我市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编制修定了市、县两级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防御体系;常态化对全市9处县级监测预警平台、10套视频会商系统、172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进行全方位维护;每年组织开展宣传、培训和应急演练,共建立了49支,总计9480人的水利防汛抢险队伍;累计投资2.47亿元,推进实施了阳高县守口堡和堡子湾、灵丘县门头峪、浑源县王千庄4座小水库建设,提高了防洪调蓄和应急水源保障能力;逐年增加抗旱经费投入,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和水源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浇地面积,尽可能降低农作物旱灾损失。十年间,全市实现安全度汛,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绘就人水和谐美好画卷。

  我市牢牢抓住国家永定河综合治理三年滚动计划,扎实推进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涉及大同的治理工作,先后编制了桑干河、御河、大清河、南洋河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加快推动一批河道综合治理项目上马实施,绘就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河流生态修复治理蓝图。全市累计完成水利投资121.84亿元,治理河道280km,治理后的河道防洪标准大幅提高,两岸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特别是御河核心段16.8km河道建成了“河畅、水清、岸绿”生态景观廊道,“大同清”与“大同蓝”交相辉映,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我市深度聚焦防治水土流失、改善人居环境、优化水土资源开发“三大目标”,大力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等工程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投入资金11.45亿元,完成水土流失面积0.67万km2,治理度达到68.5%,进一步改善了治理区域内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坚持改革创新,河湖长制守护碧水清流。2017年以来,我市与全省同步推行河长制,在全市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106条河流,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党政领导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体系,“河长+河长助理+河警长+河检察长+巡河员”上岗履职,定期巡查责任河道,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织密了管水治水的责任网、制度网、监督网、考核网、治理网。认真履行市河长办驻在部门和副主任成员单位职责,牵头组织开展了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河流“四乱”问题常态整治、河流污染源排查、河流确权划界等工作,积极协调其他成员单位统筹推进河长制六大工作任务落实,不断提高管河治河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市河流面貌持续向好发展。2020年,市水务局被水利部评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2021年,大同市河长制考核排名全省第一,大同市被评为成绩优秀的市。

  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党建与业务,是水务部门的两条腿,只有共同发展、互相配合,才能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走得稳、走得远。近年来,市水务局紧紧围绕抓党建促发展工作基调,谋发展、争进位,进一步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推动全系统党建工作科学发展,奋力开创全市水务事业新局面。

  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先后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融会贯通,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原则更加坚强、宗旨意识更加牢固。

  压实责任狠抓落实,细化“三级三岗”责任清单,压实三级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组织生活制度;结合年度工作特点制定印发《党建工作要点》,不断提升机关党建和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深入社区和施工现场,让鲜红党旗始终高扬在第一线。

  刀口向内正风肃纪,常态开展党风党纪和案例警示教育,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配合驻局纪检组加强日常监督执纪,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弘扬清风正气。

  新时代10年,大同水务人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全市水务事业取得了重要成就,发生了巨大变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体大同水务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大力实施治水兴水战略,着力解决全市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持久水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迫切需求,为全市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水支撑和水保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大同市水务局 踔厉奋发 阔步向前 走好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