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邸东芳
高位推动强化法治学习宣传贯彻,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制度和工作机制作用,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平城区在统筹推进依法治区中,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谋划发展,用法治手段破解发展难题,用法治规范保障发展成果,不断提高法治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平,法治平城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深学笃用,推动三个“全覆盖”
平城区抓住“关键少数”,推动学习“全覆盖”,各级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带头领学习近平法治思想,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纳入教育内容,推动培训“全覆盖”,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列为党校重点课程,作为党员干部日常学法和法治培训的必学必训内容。积极宣传引导,推动普法“全覆盖”,制定出台一系列规定,将青少年群体作为普法重点,抽调公、法、检、司业务骨干配齐全区43所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定期开展法治教育课,增强少年儿童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大力推进“智慧普法”,形成“报、台、网、端、微、屏”一体化融媒体法治传播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活动,推动“法律七进”,助推构建社会化普法大格局。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诉调对接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2022年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94.6%。振华街道新世纪社区等三个社区被评为“山西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压茬发力,法治建设谱新篇
健全组织,全面发挥职能作用。平城区委成立了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审议并通过了“两规则一细则”(《平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工作规则》《平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平城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以及调查研究等六项制度,确保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规范有序运行。同时,平城区委全面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将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完善制度,夯实法治履职基础,建立工作清单,压实责任推进法治建设,健全法治建设考核评价制度,落实年终述法制度,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内容,实现党政主要负责人年终述法常态化。同时,充实基层工作力量,18个街道全部配备了专职政法委员。
深入推进,依法治区显成效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平城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枚印章管审批”工作,审批材料压减32.5%,审批时限压缩92.84%,窗口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推动向街道下沉审批事项工作,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培育和壮大市场主体。推进市场监管方式多样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探索信用体系新型监管机制,对部分市场主体和行业监管对象开展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各行业、各领域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的基础数据,实施差异化监管。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等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坚持采取听证会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保障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积极推进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街道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将问题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全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市民百姓对基层综合执法工作满意度和美誉度的“双提升”。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推进行政复议改革,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面推动执法、司法、守法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