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我们坚持能源主导、数字先行,工业经济实现稳中向好。全力支持晋能控股和湖东机务段统筹疫情防控和煤炭生产运输,全年原煤产量完成1.6亿吨,同比增长7%;扎实推进3个2×100万千瓦煤电“上大压小”项目,国电湖东已开工建设,晋控同热和中煤项目加速推进;新能源“风光水储地氢”全领域布局,风电、光伏并网装机达到812.6万千瓦,占全市电力并网总装机50%,排名全省第一。新荣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立足能源优势强力发展数字产业,成功举办云冈数字新基建发展论坛,阳高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一期建成投运。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材料、绿色建材、通用航空等产业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年来,我们坚持文旅融合、提振消费,第三产业逐步企稳回升。成功入列全国25个重点旅游城市,云冈、恒山、古城、长城和平型关“4+1”龙头景区提档升级,541公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基本建成。成功举办首届“大同好礼”文化旅游创意大赛、大同长城论坛、云冈文化旅游季等活动,推出10条精品旅游线路,开通全域旅游直通车,A级旅游景区达到23个;制定出台服务业纾困“63条”,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907.7亿元,同比增长3.5%。发放数字消费券4830万元,拉动消费超6亿元。创建潘家园等一批夜间经济集聚区和示范点,消费潜力持续激发;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出台中小企业纾困帮扶“37条”,为各类企业退税减税降费71.92亿元,市场主体总量突破32.4万户。
一年来,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优,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建设高标准农田21.7万亩,新发展有机旱作农业5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5.48亿斤,实现“十三连丰”;成功举办黄花产业、“阳高红”西红柿产业、首届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黄花全产业链产值突破42亿元,“大同黄花品牌协同发展”案例入选全国50个农业品牌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北方预制菜产业园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开工,大同好粮北方农特优产品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16.8%。一产增加值增长3.9%,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4%;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1686元,同比增长14.9%。
一年来,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域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煤矿智能化建设、能源互联网试点等稳步推进,浑源抽水蓄能、国网时代电化学储能等项目加快建设;市属国企基本完成战略重组,758户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成效明显,“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推进;挂牌成立山西首家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清理隐性壁垒、规范审批事项、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完成全市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市县一体化改革,全年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35.35亿元;成功举办地热能产业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等大型论坛,大同陆港枢纽入列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北肉冷链加工产业园投产运营,跨境电商产业园入驻企业112家;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年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7家,新增“晋兴板”挂牌企业21家。
一年来,我们坚持科学规划、保护第一,统筹城乡发展成效明显。高起点启动晋北城镇圈建设,与朔州市在9大领域31个方面开展合作;国道109线、208线过境公路改线工程用地预审已完成;强化古城保护,户部角、里坊巷、柴市角、鼓楼西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修复项目顺利推进;大力推动博物馆之城建设,面向全国征集博物馆创办申请135个;提速建设华严安麓和凯悦臻选高端酒店项目,古城整体风貌正在加速恢复;加快实施平城街西延、北环路通达及城市供水供气供暖设施配套工程。
一年来,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巩固“大同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72、同比下降3.1%、全省排名第一;系统建设“大同清”,全市8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质,确保了“一泓清流进北京”;不断厚植“大同绿”,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44.5万亩、退化草原保护修复治理3.46万亩。
一年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共建共享,民生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疫情防控政策,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措施,推动疫情实现平稳转段;持续叫响“云中声谷”呼叫品牌,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年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2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8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学前教育、“双减”工作、高中育人质量位居全省前列,大同职业学院、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列入我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全国首批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500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5.12亿元,发放城镇住房保障家庭租赁补助15053户,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9个;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防范化解安全、金融、房地产等重点领域风险;10件民生实事全部如期兑现。
一年来,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提升效能,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187件、政协委员提案258件。全面实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法治政府建设有力推进;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12345政府服务便民热线运行质量在全国312个普通地级市中排名第51位、全省排名第一,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2023年工作任务
政府工作
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强力落实省委重大发展战略,强力建设全省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强力培育壮大“十大支柱产业”,强力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实现长足进步,确保“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取得更好成绩,为全省高质量发展作出大同示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作出大同贡献。
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坚持工业强市,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加快建设产业集聚、多点支撑、集约高效的转型发展之城
做强能源产业。煤炭方面,推动水磨湾等3座在建煤矿投产达效,小窑头煤矿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潘家窑、大西庄2座资源接续规划矿井在取得采矿权并获得核准后开工建设,煤炭产量稳定在1.6亿吨以上;煤电方面,继续加快国电湖东、晋控同热、中煤3个“上大压小”煤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晋能塔山三期和左云2个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前期工作;新能源方面,大力推动16个风电、光伏续建新建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新增的晋北采煤沉陷区600万千瓦新能源项目;储能方面,加快浑源15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等4个储能续建项目建设进度,大力推动国网时代储能二期、深圳国瑞协创储能产业园等8个项目早日开工;电网方面,推动大怀线1000千伏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项目开工建设,同步建设50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配套工程。做大数字产业。推动大同经济由输煤炭、电力向输数据、算力转变;全力推动秦淮5期、7期、8期和中联2期、京东灵丘等三个在建数据中心投产达效;加快蓝耘科技、秦云等服务器制造项目建设;加快采掘业、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产业数字化改造;启动数据平台交易中心建设;继续举办云冈新基建论坛和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年会。做精装备制造产业。设立专项产业技改引导基金,探索建立高级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中车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进一步加强延链补链,吸引上下游企业向大同集聚;支持大齿、陕汽、巴什卡、同华矿机、太重起重机等制造企业,全力争取订单、开拓市场,逐步提升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中兵铸造、美雅途自行车电动车制造等项目建设,支持电动重卡、氢能重卡规模化发展。做深现代医药产业。加快国药威奇达抗生素产品链延伸项目、库邦生物医药年产280吨医药原料药、山西双雁生物医药产业园、广盛原药食同源产品开发等项目建设;支持医药产业联盟平台建设;以道地药材恒山黄芪产业化开发等项目为依托,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做细新材料产业。加快推动与华阳集团、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合作的T1000、T1100、M40X碳纤维和特种石墨、石墨烯五个项目开工建设;加强与上海中能的沟通对接,推动生物基新材料产业园落地;以尚镁科技、高镁科技公司为龙头,带动铝镁精深加工企业全产业链发展;瞄准高端开发,再引进一批新材料项目,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做专绿色建材产业。支持美川大唐、华瑞建材、大地同源、喜越建材等多家大型绿色建材企业,建设以粉煤灰、脱硫石膏、煤矸石、铁矿渣等为原料的固废利用项目;支持灵丘县建设固废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山西石工研发生产基地,重点对固废资源转化为专用材料、再生建材进行研究。做实通用航空产业。开工建设阳高通航机场,大力推进航空动力、长鹰蜜蜂、山西维顶、太昊集团“大型客机改货机”等项目建设;积极对接工信部无人机人工智能发展研究院、大疆无人机和致导科技(北航团队)等专业机构,谋划实施一批无人机研发制造、科技成果转化和无人机试验试飞基地项目;实现北岳机场与灵丘机场互通,推动通航产业“飞起来”。
坚持提振消费,推动服务业提质升级,加快建设文脉传承、市井繁华、业态丰富的文化旅游之城
做强文旅消费品牌。实施A级景区培育工程,壮大“4+1”龙头景区,办好全省文旅大会;推进大同古城景区建设;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同段)建设;推进平型关景区建设,启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基础工作。优化文旅消费供给。推动八仙影视基地6个摄影棚建成投运;举办雕塑、油画、戏曲等文化艺术展览,承办各类艺术论坛、文化讲座,争取国家级电子竞技赛事落户大同;创新体育旅游消费,全力办好第十六届省运会、大同国际轮滑节等品牌赛事;创新乡村旅游消费,加快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创新康养旅游消费,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主导、业主参与”的方式,试点探索“智慧住宅+康养物业”的社区养老新模式。提升文旅消费服务。加强市场化运营。强化资源整合,开发盘活古城、景区景点、文化场馆等优质文旅资源;强化资本运作,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投资建设一批文旅基础设施项目;强化市场运营,形成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加强平台化管理。构建智慧文旅平台,全面提升“畅游大同”网上终端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创新宣传营销平台,强化与抖音、快手等数字传媒平台的战略合作,提升大同文旅知名度;完善综合监管平台,依法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切实提高游客满意度。加强人性化服务。培育一批旅游地接服务公司,提供全周期、一站式优质服务;优化“景景通、城景通”旅游公交网络,规划建设完善3A级以上景区停车场、充电桩及5G网络等基础设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开展酒店、宾馆、旅行社等服务业星级评选活动。
坚持强基固本,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面向首都、产品特优、供需两旺的现代农业之城
大力发展特优农业。加快云州、阳高、天镇3个省级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建设,全年建成高标准农田20.8万亩;加快云中、恒山、塞上三大灌溉基地建设,恢复改善灌溉面积8.03万亩;推广发展50万亩膜下滴灌种植。加快开发黄花保健品等拳头产品,建设全国一流的黄花产业集群;加快天镇神农、新荣北京供销社雁北肉羊、云海肴青脚麻鸡、百胜肉鸡等养殖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挖掘渔业产业潜力;整合农贸、果蔬市场,加快建设综合性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建设康养乡村、水美乡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新改建“四好农村路”228公里,建成长城一号旅游公路185公里;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向户延伸。持续深化农村改革。适度推广土地流转,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抓好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切实巩固“清化收”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有效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精准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照“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促进脱贫人口就地就近就业,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10万人以上。
坚持协同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加快建设有机融入、京同一体、充满活力的包容开放之城
充分发挥开发区主战场作用。增强开发区产业承载能力,完善基础设施,实现“九通一平”;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逐步释放“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集成效应;提升开发区招商效率,大力实施“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模式,积极开展市场化、专业化、精准化招商。持续壮大市场主体。以开展“市场主体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加快市场主体倍增“十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乡村e镇培育,有序建立农产品电商销售网络;实施推进企业上市倍增计划,推动更多优质民营企业进军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智慧商店、街区、商圈等智能市场;扶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争取更多的头部企业在同设立总部和区域运营中心;加快建设融合商贸会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功能的专业化交易平台。做活现代物流产业。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开工建设晋北物流园、京东集团“亚洲一号仓”等综合物流园区项目;提升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能级,支持龙头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启动实施大张高铁增列提速,加快集大原高铁建设步伐;推动大同航空口岸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实施营商环境3.0版改革;加大对民营企业进入产业转型、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支持力度;落实好财政资金奖补政策,持续清理政府部门和国有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健全领导包联制度和入企服务机制,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开展扭亏减亏、提质增效行动。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人才集聚、机制顺畅、敢为人先的创新标杆之城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制定出台高层次和紧缺型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吸引外地人才为我所用;建立大同籍人才常态化联系机制,共享政策、项目、招商信息,吸引本地人才回流创业;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采取共建研发机构、设立院士工作站等途径,聘请兼职顾问和星期天工程师,实行“候鸟式”聘任、“周末”专家等柔性引才模式;加快建设人才疗养基地,吸引高层次人才来同康养研修,为大同发展建言献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启动京同合作创新城规划编制,积极融入北京创新体系,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共建中关村大同科技园;深化与航天科工集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中国农大、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院校合作,加快创新成果转化进程。深入开展“双创”活动。吸引大学生和社会创业,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创业示范园区,认定3家市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2家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和1家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走好“专精特新”之路。
坚持城乡统筹,推动晋北城镇圈建设,加快建设张驰有度、特色浓郁、管理有序的魅力宜居之城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高铁站综合客运枢纽建成投用;加快平城街西跨桥、开发区纬一路、同煤快线西段等工程建设进度;推动天黎高速云州街互通工程、大同绕城高速公路陈庄至肥村工程和国道109线208线过境改线工程开工建设;谋划滨河路南延、北环路东延、采凉山互通、北环高速公路等工程。提高城市建设品质。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27个,同步实施道路改造升级工程;开展“批而未用”土地清理专项行动,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开工建设文瀛湖生态公园南侧绿廊项目,实施御河灌区西干渠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升级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加快推进环城高压新荣支线和燃气储气调峰等3个项目,新建改造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管网240公里。加快古城保护修复。积极推进古城22条街巷道路改造工程,持续推进历史院落保护性修缮工程,完成西城墙、南城墙内部空间改造和法华寺博物馆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全省新型智能城市示范市建设,推动城市状态“一网感知”;推动民生服务“一网通享”,建设大同城市APP;推动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设政务办公系统统一门户,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坚持“两山”理论,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美丽和谐的生态文明之城
扎实开展“双碳”行动。加快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加快实施大唐云冈热电千吨级二氧化碳捕集转化示范项目;继续推进现役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继续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统筹抓好6家企业臭氧污染治理、9家燃煤电厂深度治理、煤矸石自燃治理等工作,着力解决二氧化硫偏高问题;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国省考断面水体达到优良水质;积极推进土壤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县域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持续强化生态修复。加快桑干河、大清河等流域生态修复,开工建设御河下游生态修复、南洋河天镇县核心区生态修复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御河、十里河水质提升工程;完善“三横四纵、五库连通”现代水网体系,开工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赵家窑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及供水等项目,加快天阳盆地地下水置换、守口堡水库续建工程;实施浑源、灵丘等5个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3.24万亩;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植树造林42.23万亩;打通御河干流,实现全线通水。
坚持人民至上,推动民生改善,加快建设安居乐业、安定祥和、人人向往的成果共享之城
着力促进就业增收。建设云中E谷(氢都一号)数据服务新基地,力争增加5000个就业岗位;加大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力度;规范快递外卖等就业平台,建设一批富有特色的户外劳动者驿站;加快零工市场建设,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持续做大“天镇保姆”“北方好焊”“灵丘阿姨”等特色劳务品牌。加快文教事业发展。加强云冈学建设,布局晋北考古基地,启动方山永固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建设改造10所公办幼儿园,巩固“双减”成果。推进云冈职教城建设,加快大同职业学院、互联网职业技术学院落地建设步伐。持续加强校地合作,支持大同大学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加快推动分级诊疗,切实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开展“降费用、提服务”医疗惠民行动;大力推行日间医疗模式,建立城市医联体大型医用设备共享和院内常规医用设备共用机制;强化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加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申报和建设;抓好中医专业人才培养和机构扶持工作。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好基本医疗、大病、失业工伤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持续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工作;继续实施城镇社区幸福养老提升工程,运营好农村“颐养之家”;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浑源、广灵、阳高、左云、天镇、灵丘6个殡仪馆;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守住安全稳定底线。压实安全生产各方责任,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加强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和物资储备,切实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着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常态化开展信访积案攻坚化解工作;全面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扎实做好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打经济领域违法犯罪;加快推动阳高农信社改制;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住“舌尖上的安全”。
全面加强
政府自身建设
加强政治建设。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力前行。
强化法治建设。加强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进行政执法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全面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效能。扎实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优化便企惠民办事流程;落实好省政府抓落实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政府系统的执行力、落实力。
大兴调查研究。坚持“一线工作法”,确保工作落实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坚持和完善政府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时时注重查实情、人人出力谋实招、事事落实求实效;坚持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努力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建设清廉政府。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努力建设勤政、廉洁、高效的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