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引科技活水 助农业增效

  旋耕、铺膜、播种……连日来,在天镇县玉泉镇滹沱店村乡间田野,一台台拖拉机来回穿梭,开足马力忙春耕生产,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播种图徐徐铺开。

  “以前,每年夏季浇玉米时,都是大水漫灌,费时又费水。通过参加村里组织的农业滴灌节水培训,才明白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约用水,实现水肥一体化,而且省时省力又高效,以后种地轻松多了。”一位正在地里忙碌的村民说。

  农业要振兴,科技必先行。今年,滹沱店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科技兴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上级有关科技扶持政策,并组织农民开展实用农业技术培训。

  “我们村以种植粮食为主,每年玉米播种面积在4000亩左右,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6%以上。虽然村里有13眼机井,但是遇到旱情严重,仅有的水利资源显得‘捉襟见肘’,再加上传统的大水漫灌,不仅浪费水资源,消耗大量时间和劳力,村民支出还大,而且因浇灌不均,土地容易出现板结,对农作物产量也有一定影响。”该村村委会主任吴军纪说。

  “今年,我申报了135亩玉米实施膜下滴灌技术,通过参加培训,我基本掌握了滴灌技术要领。现在,我已经买回了地膜和滴灌管,这几天正在整地,马上就能铺膜播种了。”村民吴福林激动地说。

  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农业増产、农民增收,该村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全村共推广膜下滴灌节水农业种植510亩。为鼓励农民种植,每亩补贴105元。

  刚刚参加完市里组织的“全市三农干部推进乡村振兴培训班”回村的滹沱店村第一书记杨康泽信心满满。他表示,今后要紧紧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在乡村振兴、强村富民上下功夫,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着力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本报记者 苑捷 通讯员 晋宁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文旅
9472米!我国开钻亚洲最深油气井
大同古城游人如潮人气爆棚
引科技活水 助农业增效
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五一”期间古都大同
图片新闻
山西省第七届油画作品展启幕
向前冲,迎接大同之约
中车大同新能源轨道交通 解决方案首秀山西清洁能源展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