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云冈石窟历代名称考释(上)

韩府

  云冈石窟自北魏开凿以来,已历时一千五百余载,纵览此间之古代文献、遗存碑铭及近人文章、土民口传,其名称竟有数十种之多,诸如:灵岩寺、武州山石窟寺、恒安石窟、北台石窟、云冈洞、大庙等等,不一而足。倘若不加以审订辨证,规范厘定,极可能在研究中出现张冠李戴等错误。因而,对目前所能见到所有名称逐次进行考释,有助于云冈石窟研究者阅读古籍和近现代文献。

  对云冈石窟所有名称加以归纳,略作剖析,发现可以分为“名”与“称”二种。所谓“名”,即较为正式、规范、通行的名号,一般得到过官方认可,或者在官方文件中出现;所谓“称”者,即指那些随意指定的、不甚通行的、口头使用的称呼。以当前为例,“云冈石窟”为“名”,此外其余一切称呼如“云冈石窑”“大同石佛”“大庙”等则均为“称”。再者,分析云冈石窟历代名称的结构和来源,发现多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或者是自然地理名称,或者是行政区划名称,后一部分则是表示性质的通名,如“石窟寺”“石窟”“寺”等。这种定名方式与逻辑学上的属概念加种差的定义方式相仿,是通过对通名加以限定以构成专名。前者如“武州山石窟寺”,以石窟所在地的自然地理名称限定;后者如“恒安石窟”,以石窟所在地的行政区划地的名称限定。其三,名称中或带“寺”,或不带,随时间和使用者之不同,含义不同。民国以前似无差别,至本世纪以来,有的著述中略作区别,带“寺”者包括石窟前木构建筑,不带“寺”者,仅指石窟及其内部雕刻,成书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末的大同人士厉寿田所著《云冈石窟源流考》即是如此。解放以后,称云冈石窟,其所指又同于古代,一般包括窟前建筑——窟檐及其他附属物。近年来,不少学者又在文章中加以区分,透过表面,可以看到这其实是一种研究深入以后必然产生的结果——区分越来越精密细微。这是研究深化的一个标志。

  兹将较为常见和重要的云冈石窟名称依次考释如下:

  武州(周)山石窟寺 武州(周)山石窟佛寺

  北齐人魏收所撰《魏书》中或称“武州山石窟寺”,或称“武州山石窟佛寺”,此外似尚有径称“石窟寺”者,有人以为亦指云冈石窟。如:“(皇兴元年)八年秋八月丁酉,行幸武州山石窟寺。”(北魏·《魏书·显祖纪》)“(太和七年)五月戊寅朔,幸武州山石窟佛寺。”(北魏·《魏书·高祖纪》)此类记载尚有数条,兹不一一列举。值得一提的是同卷中另外一条,“(太和八年)秋七月乙未,行幸方山石窟寺。”(同上)中华书局校点本将此句在“方山”与“石窟寺”中断开,其意必以“石窟寺”为“武州山石窟寺”或“武州山石窟佛寺”之简称,与此类似的是显祖的一段记载,“十有二月甲辰,幸鹿野苑、石窟寺。”(北魏·《魏书·显祖纪》)实则此二处标点在未见其它更有力证据之前,当以存疑为妥。《魏书》因为年代久远,先时辗转传抄,以后版本歧出,表示同一事物的名词使用也不够规范一致,甚至在同一卷中的同一名词也不统一,前者如《显祖纪》称“武州山石窟寺”,而《高祖纪》中又多出一“佛”字,成了“武州山石窟佛寺”,到了《释老志》中又称“灵岩寺石窟”,后者如仅《高祖纪》中便有所不同,六年三月的记载称“武州山石窟寺”,而下文中到了七年五月便又成了“武州山石窟佛寺”,莫明其妙地多出一个“佛”字。方山附近原鹿野苑范围内的小型坐禅石窟的重新发现,使这一问题更加复杂化,这处石窟以方山或鹿野苑命名似乎都无不可。因而,以上的标点问题难以遽下结论。另外还需补充两点:一,武州山有的文献也作“武州塞”的同义词使用,如日本人氏长谷兼太郎所著《武州塞石窟》一书便是如此;二,山名“州”字或作“周”,可能与避讳有关,详情待考。

  灵岩寺 灵岩寺石窟

  《魏书》中记载:“景明初,世宗诏长秋卿白整准代京灵岩寺石窟,于洛南伊阙山为高祖、文昭皇太后营石窟二所。”(北魏·《魏书·释老志》)又,《续高僧传》记载:“释昙曜……去恒安西北三十里,武州山谷北面石崖,就而镌之,建立佛寺,名曰灵岩。”(唐·道宣《续高僧传·昙曜传》)此处之“灵岩”显然系灵岩寺之简称,因上句中有“佛寺”一词,此即古文“承上省”例。上述二处文献中之“灵岩寺”均指云冈石窟。再看《水经注》之记载:“其水东转,迳灵岩南,凿石开山,因岩结构,真容巨壮,世法所希。”(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漯水》)笔者以为,表面上看,“灵岩”似为一自然地理名称,是对云冈石窟所在山冈的指称。但仔细玩味此处文义,实则不然,仍是灵岩寺之简称。故而“灵岩寺”之名,不同于前之“武州山石窟寺”,亦不同于后之“云冈石窟”,不是因所在地而得名。就是说,尽管云冈石窟有灵岩寺之称,但切不可以为石窟所在山丘亦因石窟而得名“灵岩”。

  恒安石窟 北台石窟

  《续高僧传》记载:“释昙曜……以元魏和平年任北台昭玄统,绥辑僧众,妙得其仁,住恒安石窟通乐寺,即魏帝之所造也。”又曰:“曜慨前陵废,欣今重复,故于北台石窟集诸德僧,对天竺沙门,译《付法藏传》并《净土经》,流通后贤,意存无绝。”(唐·道宣《续高僧传·昙曜传》)此两处之“恒安石窟”、“北台石窟”均似为“称”,而非名。称“恒安石窟”乃是从行政区划上与洛阳的龙门石窟区分,称“北台石窟”则是为了与南台石窟——伊阙石窟相区别。“北台”为“北台石窟”之简称。称“恒安石窟”系因北齐后,云冈属恒安镇所辖——六镇起义后,平城废,北齐时建恒安镇。

  石窟寺

  唐天宝年间宋昱曾作五古一首,名为《题石窟寺》,诗题下注曰:“即魏孝文之所置。”可知,唐代有“石窟寺”之称。需要说明的是,此名不可认为系由“武州山石窟寺”等名简化而来,因中国历史上径称“石窟寺”者比比皆是。宋昱之诗收入《文苑英华》和《全唐诗》中。

  石佛寺 佛窑山

  清·雍正《朔平府志》记载:“左云县石佛寺,在县东九十里云冈堡,又名佛窑山。”(雍正《朔平府志·古迹》)石佛寺之名亦同上述石窟寺,当系全称,而非简称,理由亦同上。盖由径以“石佛寺”为名者,遍布全国。佛窑山或系民间俗称。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画刊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特稿
   第07版:要闻
   第08版:走进云冈
品鉴北朝造像技法 参悟魏碑艺术源流
“北京文投”与云冈研究院签约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与云冈研究院互赠图书
云冈石窟历代名称考释(上)
祥瑞飞天晴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