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这个名字从2010年第一次听到至今,一直回荡在我耳边,十多年间,它的热度居然丝毫未减,每一个看过的人,都像是刚刚品尝完一顿饕餮盛宴,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部剧从创排至今已经过去这么多年,可每每复演却都能场场爆满,这越演越火究竟是什么原因?我有幸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第一次现场欣赏了这部剧复排后的首演,也终于解开了心中的谜团。
在这里粗浅地谈一谈自己的观后感。我认为这部剧之所以能经久不衰越演越火,究其原因有三个方面:创意独一无二,风格独树一帜,编排独具匠心。
首先说创意。一部舞台剧基本上跳不出话剧、舞剧、歌剧等这些“套子”,可当我第一次听到“民俗歌舞组画”这个名词,就觉得十分新鲜,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当演出开始后大幕徐徐拉开的一刻,我被紧紧地吸引住了;当演出结束后大幕徐徐落下的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不由得感叹导演柴京云先生的创意简直妙不可言,他将山西晋北的民俗,通过歌舞的形式巧妙地串联成一幅又一幅绝美的画面,然后又将这些画面,生动地组合成了这部精彩的《想亲亲》。演出期间观众想要拍照,根本不用选择和等待,因为随时按下快门的每一张照片,都会十分地好看,整部剧演下来让在场的观众应接不暇,甚至舍不得眨眼,生怕错过了哪一个精彩瞬间。
这部剧以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将“恋爱”“娶亲”“忙婚”“出门儿”“洞房”“离别”“团圆”等极具爱情标志和民俗特征的内容贯穿,区别于其他舞台剧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想亲亲》更多的是欢快和温暖,即使是《走西口》离别的那一幕,台上和台下流淌的泪水里更多的是寄托和祈盼。紧接着最后一幕的《回故乡》就是令人心潮澎湃的大团圆。这部剧的创意还能从另一个细节中体现,从拿到节目单的那一刻起,你就会觉得这部剧肯定不简单,节目单太精致了,封面是剪纸造型的镂空窗花,透过窗花正好露出了第二页的“想亲亲”三个字和左右两个版画小鸳鸯,显得既俏皮又耐看。接着翻开每一页,剧照通过抠图将背景与人物关系进行调整后,形成了3D立体的效果,让画中的每一个人物仿佛呼之欲出就在眼前,一本节目单变成了一件艺术品,这到底是哪位高人的杰作!
说完了创意,再来谈谈风格。一部剧是否能成为独树一帜的经典,还源于这部剧的风格。那什么是风格?风格就是一个艺术家多年经验积累提炼后的总和。老舍先生说过:没有个人的独特风格,便没有作品所应有的光彩与力量。而《想亲亲》这部剧之所以能如此成功,源于深深烙刻着总导演柴京云先生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处处体现着“人、事儿、情、趣儿、品、度、点、味儿”,这几个字看似简单,要想运用好了却十分困难,可整部剧不仅将其运用得恰到好处,还处处都有看点,而我作为曲艺人最关注的就是这个“趣”点,老婆婆男扮女装的搞笑反串,娶亲路上毛驴的调皮捣蛋,洞房前东倒西歪的醉酒大汉等等,演员没有一句台词,却能将包袱抖响。这部剧之所以老少皆宜观众爱看,就是因为妙趣横生笑料不断,这就是柴京云先生的艺术风格!而整部剧又将大同数来宝、晋北民歌、晋北吹打、二人台、耍孩儿、广灵剪纸、民间社火等诸多文化艺术门类有机融合,随着主人公爱情故事的进展,挂红灯、打樱桃、蒸喜糕、娶新娘、喝喜酒、闹洞房、走西口、回故乡,这一幕幕场景在观众面前展现,仿佛一组组塞上古城特有的民俗画卷,而每一个画面又都是那样美轮美奂,每一个人物都是那样活灵活现,怎能不让人交口称赞。我数了数演出现场,至少平均三五分钟一次掌声,五六分钟一次笑声,观众为何如此追捧,归根结底源于俩字“好看”,为何如此好看,是因为这部剧有着独树一帜的风格体现。
谈完了风格,再接着聊聊编排。舞台剧是综合艺术的表现,就像一部精密的仪器需要环环相扣,必须做到独具匠心。这部剧不论是编导演,还是服化道,不论是舞美设计,还是音乐音效,就是因为有着一支专业强大的团队依靠,才使得这部《想亲亲》如此精妙。翻看节目单才知道,舞蹈编导是“黄河派”创始人之一的王秀芳老师和她的弟子张右铭、赵霖担任,全剧作曲是著名作曲家景建树、张维良老师,舞美设计是青奥会闭幕式舞美总设计孙天卫、林安康老师,服装设计是金华、王萱二位老师,而演员都是来自我省优秀的艺术团体大同市歌舞剧院、北路梆子和耍孩儿研习中心、云海曲艺社及圣婴舞蹈学校,真可谓强强联合,和而不同却美美与共。这次复排看似简单,实则困难重重。据我了解,4月9日柴京云和柴京海二位先生接到了《想亲亲》的演出任务,当时就确定了首轮公演是4月29日至5月3日,要在不到20天把一个经典作品展示出来,这其中的难度和压力可想而知!这部作品的女主角叫二妹妹,从排练到公演换过三任,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前两任都是因为排练时不慎受伤而被迫换人,8场戏的道具、服装、布景、演员都不一样,两天排一场,16天就过去了,还要装台、合成、走场、联排,据说连着好几天大家都排练到了凌晨4点,主创团队们是咬紧牙关才换来了舞台上的精彩表现,不由得要为这支优秀的编排团队大大地点个赞。
说完了编排再说说表演。舞蹈演员和歌唱演员个个专业不凡,歌和舞是这部剧艺术表现的主要手段,我一直认为没有台词的表演最难,而这部剧为什么好看,就是因为舞者将肢体化作了语言,歌者将声音化作了情感,幕间以大同数来宝巧妙地串联,所以好看、耐看,看完还想再看!整部剧尤其让我佩服的表演就是柴京海先生演绎的大同数来宝艺人,这个角色在每一幕的幕间都会出现,幕间跟主线比起来戏份相对较少,但因为是柴京海先生的表演,观众反而期待起了每一幕的幕间。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柴京海先生在这部剧中打破了之前大同数来宝中固有的语言节奏,将剧中所扮演的这个艺人演成了一个结巴,这种处理手法实在高,因为本身幕间就十几句台词,根本没时间设计和表现很多包袱,如果用顺畅的大同数来宝说下来就显得十分平淡,但因为这个结巴的语言结构,再加上柴京海先生那精湛的演技,让幕间“配角”亮起了“主角”的光环,可谓一句一个包袱,一幕一个笑点,就这还远远不够,每一幕的幕间因为不同的场景设定,角色还会因此有情感和语言的不断变换,一个人要在一场戏中,演出五六个人物状态,并且手中的道具快板、撒拉机、牛胯骨、四叶瓦等等一会儿一变,这综合起来对于演员就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柴京海先生不仅演了,还演好了,演到了,演巧了,演妙了,甚至在其中《走西口》一幕的幕间还突然从观众席走出来一展歌喉,技惊四座,这一声声、一字字、一句句,唱到了观众的心缝里、眼窝里。还有最后柴京云和柴京海先生珠联璧合的一段脍炙人口的大同数来宝更是直接将演出推向了高潮!总而言之这绝对是一部思想性、艺术性、文学性、观赏性极高的文艺作品。
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到现场去感受一下民俗歌舞组画《想亲亲》给您带来的绝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