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区坚持把融入京津冀作为全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牢牢聚焦全市中心工作,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盯住全区人民关注关切的“急难愁盼”问题,调动一切有利资源实施民生工程、建设民生项目、推进民生改善,坚定守牢民生发展底线,让各项事业更加繁荣、社会治理更加有效、发展局面更加和谐,在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出平城更大的贡献。
凝心聚力,推进文旅融合打造旅游首选目的地
平城区作为大同的城市核心区,在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承名城历史文化,聚力建设文化强区,深入挖掘文化资源,突出文化内涵,聚焦乡村振兴、城市发展等现实题材,力争创作《千古平城》《平城文旅史记》等一批展示大同文化、平城印记的精品作品。加快文化场所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多层面精准开展艺术普及活动,推进从“送文化”向“种文化、兴文化”转变。
发展全域现代旅游,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以古城、特色街区为重点的休闲旅游区,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叫响平城民俗品牌,充分挖掘本地美食,开发特色“平城礼物”,整合非遗传承、农产品等,开发特色工艺品、土特产、生活用品和旅游纪念品。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推进数字文旅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围绕古城文化体验、地方剧种表演、传统手工艺制作等,活化历史文化、弘扬民俗节庆、全面激活美食、文创、旅游、会展、演艺、游学等业态,着力打造古城“不夜城”和旅游首选目的地。
全力推进文旅振兴,平城区今年将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夯实基层基础,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公共文化基层建设和城市更新、创建文化城市、乡村振兴紧密衔接,推进区级文化馆(少年宫)、图书馆标准化建设,推动图书“一网通借通还”,实现“群众读书少跑路、数据联通多服务”。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广“订单式”“菜单式”“预约式”服务。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免费送戏下乡、送文化进社区等活动不少于150场,同时开展戏曲、非遗进村社、进校园活动,把送文化、种文化和兴文化结合起来,提高人民文明素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丰富数字文化资源,加大网络利用力度,让更多群众在“云端”体验文化艺术魅力。继续打造“书香平城”品牌,进一步在全社会形成“善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阅读氛围和文明风尚。
深入挖掘创新,推动文艺作品创作实现突破。深入挖掘大同优秀历史文化内涵,重点创作《千古平城》《昭君出塞》《千年微笑》等一批展示大同文化、弘扬平城精神的精品佳作,进一步繁荣平城区演出演艺市场。继续推进大同市红领巾艺术团振兴工程,打造红领巾艺术团童声合唱团、舞蹈艺术团、民族音乐团、书法美术团等,提升品牌影响力,力争把红领巾艺术团打造成少年儿童文化艺术摇篮和“集训基地”。同时,探索儿童话剧、音乐剧、戏剧的创作和表演,让儿童在身心愉悦的欣赏、表演中,提升品位,获得真知,并推进少儿才艺大赛、校园合唱节等项目,打造文化品牌。
强化发展传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再上台阶。按照相关法律要求和程序,做好古城内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的开工备案和竣工验收,确保名城保护工程顺利推进。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挖掘革命文物内容,打造红色旅游线路,特别是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正能量、传播真善美。开展“老工艺、小工匠”非遗进校园活动,打造特色校园非遗文化,让孩子们了解非遗、认识非遗、珍爱非遗。开展非遗进景区景点、进机场车站、进商场商超等活动,引导非遗传承人与设计研发机构、生产制造企业相联合,加大非遗产品的包装营销、产业化力度,把传统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时尚元素相结合,打造一批具有大同特色、平城文化的“伴手礼”。
加大文旅融合,打造知名文化旅游金字招牌。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紧紧围绕创建“中国节日之城”,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化底蕴深厚的文化活动,着力打造古城“不夜城”和旅游首选目的地。与大同大学、艺校、大同师专等大中专院校建立演艺联盟,把校园优秀文艺作品带进景区景点。助力乡村振兴工程,指导梦太空嘉年华、小石子村农林文旅康项目、阳和坡知青大院、千亩梨园等场所打造特色主题民宿品牌,提升智慧旅游服务能力和水平,带动周边村庄形成乡村旅游集聚。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增强旅游线上服务能力,加大城市品牌宣传力度,塑造平城旅游城市形象。强化文化和旅游经营场所、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立文化旅游行业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旅游“黑名单”制度,全力打造优质文化旅游环境。
齐心协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全天候巡查整治市容秩序、保障景点景区周边安全有序、多方位服务来同游客,在“五一”假期,平城区精细化的城市管理给广大游客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是平城区城乡统筹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一个小小缩影。
今年,平城区将持续推动城市更新。继续做好旧改、棚改等城市更新项目,推进高品质生活示范项目建设,打造智慧生活样板,谋划实施保障性租赁住房回购项目,将闲置和低效利用厂房、住房等改建为租赁住房,改善居住环境。
在城市管理中,对标发达城市,着力补齐公共设施、服务功能短板,拟投资建立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打造不少于10条样板街、精品路。建设、改造100座爱心驿站,打造10个共享空间,改善户外劳动者休息环境。生活垃圾实行转运站-果皮箱-垃圾桶的点线面密闭收运,持续推进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善农贸市场周边环境秩序等。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发动全民参与,促进文明行为养成,全面改善城市软、硬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建设和美乡村,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加快融入全省“晋北城镇圈”建设,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继续推进乡村振兴,开展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推广复制金家湾村“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西王庄村商贸公司等模式,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股份合作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三变”改革,发挥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等作用,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多方发力,发展民生事业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持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前教育公益普惠水平,续建2所公办幼儿园,认定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中小学信息化教学水平。优化学校布局,加快推进平城区魏都学校建设;加大职业中学建设力度。优化教师结构,继续做好学生课后服务,放心午餐学校再增加5所。对接京津冀优质教学科研资源,支持以师资队伍培训交流、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实验实训基地共建等方式开展“点对点”合作,提升教育水平。
——持续提升健康保障水平。推进“1+18+N”的区-街-社区(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及能力建设,加快区人民医院、中医院、应急指挥中心建设;计划用三年时间,将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家街道卫生院升级改造成标准化社区医院,新建3家街道卫生院和3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做好老年人健康服务工作;继续做好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让“一老一小”安心。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提升全民健身设施覆盖率,办好全民健身日、科学健身大讲堂等,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以中小微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为扩面重点,提高参保缴费率;严格执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力争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继续扩大医保覆盖面,确保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做好已建成养老中心、助老服务站的运营管理,为老年人提供贴心周到服务,重点谋划新建、改造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及幸福餐厅,关爱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生活。
——持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继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预计培训不低于3000人;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通过线上线下,举办主题多样、行业丰富的招聘会,最大程度缓解就业难、招工难;打造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街道服务站-社区就业指导窗口“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为就业者提供更好就业服务。继续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推进农民工务工就业,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提供合适就业机会和岗位。
三向合力,加快生态治理提升绿色发展境界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作,大力推进产业、能源、运输结构优化调整,持续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以扬尘、秸秆焚烧、餐饮业油烟、秋冬季大气污染等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治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强化水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治理、湿地建设运行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管控,实施河道“散、乱、污”企业动态清理,常态化开展“清四乱”工作,确保两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国考红卫桥断面水质达到目标要求。实施御河灌区西干渠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形成水面6.8万m2;建设泉寺头等四个村的地下水水源置换项目,用地表水满足0.6万亩耕地灌溉需求。有效改善区域水生态环境。
——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积极推进有害垃圾收贮点建设,完成受污染耕地、地块安全利用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等工作目标,确保区域土壤环境安全。大力发展废品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重点推进智能回收项目,可实现年回收废品9万吨。做好固废处置工作,推进建设美川大唐新型固废处理项目,大宗固废得到有效利用。
全面着力,提升治理能力夯实安全稳定基础
——全面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继续开展以“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燃气管道、自建房”等为重点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有效消除隐患,遏制事故发生。实行划小网格、划小单元,分类分级、责任挂牌、专家服务、失信惩戒等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安全监管格局。压实各级主体责任,加大事故查处、责任追究力度,倒逼主体责任落实到位。健全应急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及安全监管网络平台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加强老旧电梯、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等关系人民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安全保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全面提升社会公共安全水平。以“五安联创”为牵引,以“同安”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构建“打防管控建”同步发力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深入开展“扫黑恶、治电诈、打盗窃、禁毒品、护民生”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依法打击涉枪涉爆、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领域突出违法犯罪。大力开展“治理重复信访、化解信访积案”专项行动,减少信访存量,控制信访增量。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机制,规范接待、受理等环节,提高法律援助质量。社会公共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整合司法、城管、卫体、民政、市场等数据资源,“12345”市民热线等诉求渠道,推动构建集基础数据、网格服务、指挥调度为一体的“三大平台”以及汇聚网格党建、事件处办、矛盾化解等“九位一体”应用,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做好群众关心的物业管理服务提升工作,坚持物业实行“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推动业委会、物管会全覆盖;开展物业管理星级评定工作,倒逼物业提高服务质量;出台物业管理服务制度,明确服务标准、奖补考核及良性退出机制,全面提高物业管理服务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社会治理水平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