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展现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美丽大同

——2023年六五环境日大同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水环境监测取样
尾气执法检测
桑干河湿地公园
古城墙内外风景宜人
大同火山群地质公园

  今天是六五环境日,我国今年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今天上午,我市在万达广场举行六五环境日宣传活动,同时2023年生态环保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接下来,市生态环境局将进农村、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全方位、深层次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推动生态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动员全社会行动起来,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统筹谋划,生态环保持续向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2023年市生态环境局以党建为引领,统筹谋划,认真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按照市委“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发展战略,强化生态环境领域护航功能定位,一体推进治山、治水、治气、治城,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推动国土“绿化彩化财化”,大力推动生态水系建设,建设首都“后花园”,打造拱卫京津冀生态涵养地,展现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美丽大同。

  深入调查研究,书写生态环境治理蓝图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工信、能源、财政等部门业务骨干及大同大学教授开展了“环境综合治理”课题调研,经过三周的时间,先后深入我市重点排污企业和流域河段开展了电力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深度治理、煤矸石治理、清洁取暖改造、污水处理厂改建、浑河考核断面水质提升、开源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土壤修复治理、新荣区原化肥厂土壤修复治理8项调研活动。对外则深入张家口市,对标其大气污染防治的先进经验开展了座谈交流和实地调研,摸清了我市生态环境的现状,同时也发现了制约我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问题和原因,根据调研的情况形成了调研报告,制定了行动方案,谋划了1年、3年、5年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任务加快推进落实。通过调研,市生态环境局积极学习借鉴张家口市建立的大气环境精细化管控示范区“五个一”工作机制(一位县级领导包联、一套综合治理方案、一支“一市一策”专班队伍、一张污染源电子地图、一套问题整改责任台账)等典型经验做法,从完善体制机制、优化管理服务和科学精准化管控方面进一步挖掘我市的生态优势,为推进全市绿色转型发展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提供生态支撑。

  加强污染攻坚,环境空气质量保持领先

  今年以来,我市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核心,突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加强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持续开展2022-2023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两个行动”(大同市大气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百日攻坚执法行动和二氧化硫整治行动),研究制定了《大同市空气质量再提升2023年行动计划》《大同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和《大同市城市扬尘治理攻坚行动计划》,切实谋划实施了一批企业深度治理、产业集群整治、锅炉综合治理、清洁能源替代、煤矸石治理等方面的项目措施,截至目前,完成了3家水泥厂的超低排放治理、38台工业窑炉和8家重点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深度治理、4台240蒸吨超低改造,淘汰燃煤小锅炉106台,并提前完成了三年清洁取暖改造目标任务,加快推进8家燃煤电厂和灵丘县17家企业富锰渣产业集群深度治理工作,晋北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监察办公室监察帮扶大同市二氧化硫防控反馈的94个问题,已整改完成52个,二氧化硫整治取得实效。1—4月,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03,同比上升0.8%;优良天数98天;PM2.5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年(34微克/立方米)下降2.9%;二氧化硫浓度18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18.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优良天数比例两项指标全省排名第一,PM2.5浓度全省排名第二。

  谋划治水新策,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

  市生态环境局从源头管控、系统治理、创新监管入手,认真谋划治水新策,与北京芯视界科技公司谋求合作,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监测,推动“污染源+入河排污口+国考断面”一体化智慧化管控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入河排污口管理水平,加快推进水污染重点工程实施,精准开展市本级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工作的实施方案》《大同市水环境质量再提升2023年行动计划》《大同市2023年度汛期水环境管控工作方案》,为推进2023年水环境保护工作定方向、定目标、定措施。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1-4月,我市8个国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水体,优良比例为100%,没有劣Ⅴ类断面,我市水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并得到显著改善。

  加强风险防控,土壤污染治理初见成效

  市生态环境局研究制定了《大同市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大同市2023年地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年度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防治重点任务措施、完成时限和责任单位,加快推进任务落实,对2023年第一季度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情况进行调度摸底,完成灵丘县四家涉重金属企业减排情况调查,制定了2023年大同市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继续推进大同市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实施,我市化工园区和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工作目前已完成,“千吨万人”及以上集中式地下水型饮用水源补给区划定已部分完成,为后续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治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坚决贯彻落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市生态环境局认真组织学习中央、省、市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对《大同市落实“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促进乡村振兴专项行动》进行周密安排。立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能,瞄准实现乡村振兴的远期战略目标,积极推进2023年度10个县区36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任务,3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和24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设施整改任务,截至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已开工25个,13个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问题设施整改任务已完成整改1个,剩余23个正在实施中;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已开工26个,剩余10个正在前期准备阶段。为了加快任务进度和责任落实,市生态环境局按月加强情况通报和进展调度,扎实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加大督促力度,确保督察整改任务完成

  第二轮中央督察我市涉及整改任务共19项,目前已完成13项,其中2021年要求完成7项,2022年5月9日开展了市级验收,2023年4月17日经省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验收组审核验收通过;2022年要求完成7项,目前已完成6项,其余正在有序推进。第二轮省督察共35项具体整改任务,其中2022年要求完成31项,目前已完成29项,正在全力推进。

  加强队伍建设,综合执法能力有效提升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与管理,统筹调配全市生态环境执法资源和执法力量,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和大练兵,依法严查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坚决遏制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一是开展交叉检查,组织各县(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组成11个执法小组,以“四不两直”方式分赴各县区开展交叉监督帮扶,督促指导企业落实各项环保要求。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大同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与山西大学共同合作建立了实训基地,着眼破解执法难点痛点,补齐实战能力短板共享资源、紧密合作,把教学搬到一线,把现场作为课堂,大力培育大同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伍新生力量,加强人才联合培养与交流,构建生态环境执法“大同练兵体系”,为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三是开展业务培训,邀请技术支持单位为现场执法人员开展“量身定做”的实操课堂,制定《执法案件评查方案》,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工作,有效提升了执法能力。

  一体推进,全力打造美丽大同

  今年市生态环境局将具体抓好以下7方面工作:

  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筑牢生态业务根基   市生态环境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统揽全局,加强统筹谋划,始终把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党建、法治、意识形态等各项责任放在心里、扛在肩上、抓在手中,全面压实主体责任,为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大同提供坚强保障。

  强化大气污染攻坚,巩固系统治理成效   持续开展臭氧污染治理和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对灵丘县17家企业富锰渣产业集群进行深度治理,对部分县区涉及活性炭及碳素行业36家企业进行深度治理;继续督促山西同德兴华特钢完成深度治理,并按照省里安排,对全市9家燃煤电厂分批次开展深度治理;继续推进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确保完成三年内(2021-2023)制定的32万户清洁取暖改造任务;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加快工业窑炉清洁能源替代步伐;加大吴官屯等煤矿矸石自燃治理力度;加强对非道路移动机械在低排放控制区监管;强化各类建筑、施工、道路扬尘精细化管控;大力实施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分级动态管理,积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

  强化重点项目带动,实现断面水质提升  继续强化水环境治理,实施浑源县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净化工程、广灵县城污水处理厂尾水人工湿地工程、天镇县南洋河生态湿地工程、西郊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云冈区甘河水质提升工程、阳高县污水处理厂调节池等项目。

  强化土壤风险管控,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计划开展山西五台山化工有限公司新荣分公司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项目;全面完成重点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动员各县区积极申报农村环境整治和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切实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强化督察清单管理,推动任务按时完成   持续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完成2023年6项要完成的整改任务。全面发力,确保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任务按时完成。

  强化环保优质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为企业减轻负担,降低成本;二是主动服务重大转型项目,确保高效完成项目环评审批;三是严把生态环境准入关,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强化生态执法监管,严惩环境违法行为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和专项行动,保持打击环境违法行为高压态势,对生态环境领域的违法犯罪坚持露头就打、绝不手软,加强夜查和突查,以更加严格的监管手段,更加有力的打击措施,更加有效的执法监督,严查偷排偷放,依法严查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坚决遏制生态环境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有效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环境权益。

 
     标题导航
~~~——2023年六五环境日大同生态环境工作综述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展现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美丽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