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我市持续发力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宋芳  张晶)  日前,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我市将按照“扩面积、提产能、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打造高效、集约、安全、智能的现代设施农业体系,促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今年我市将持续提高蔬菜集约化育苗能力,新扩建集约化育苗场3个,集成应用现代技术装备,力争年育苗量达到1.5亿株;选育一批优质、丰产、抗逆性好的蔬菜品种,让全市蔬菜良种应用率达到95%,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98%。将新建一批规模化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开展设施标准化改造工程,配套完善环境监控调控、智能灌溉控制、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设备,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和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为推进标准化生产,将创建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园5个,推广应用小型园艺机械,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等信息技术装备;普及绿色、有机、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健全设施农业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完善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等制度,稳定产品质量安全。

  为做强设施食用菌产业,我市将不断培育壮大食用菌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快建设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加强优良菌种及珍稀菌种的驯化、改良,提升食用菌标准化生产能力。为做优设施水果产业,将加大设施水果育苗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广设施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丰富设施农业产品种类。为发挥品牌效应,将进一步加大“阳高红”西红柿、“天镇无公害蔬菜”“广灵食用菌”特色品牌宣传力度,逐步完善县域公用品牌体系,制定技术规范、操作规程、产品分级等标准,整体提升“大同冷凉蔬菜”品牌的影响力。为拓展市场销售渠道,将探索建立产地直通零售的产销对接模式,采取“合作社+经纪人+农户”模式,通过“产销对接”“农超对接”“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户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提升产品销售量。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题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教育
   第07版:健康
   第08版:专版
我国外贸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深度挖掘大同文旅故事
我市持续发力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
高考首日:保障到位 平稳有序
省巡视团巡视我市高考工作
2023年大同市群众文化活动启动
全市中小学7月11日起放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