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杰)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进一步提升非遗保护意识,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6月10日,“非遗传薪 匠心大同”大同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关帝庙广场启动。活动现场,精彩纷呈的非遗剧目展演、非遗体验活动、非遗图片展等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此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指导,平城区委区政府、市文旅局、市文旅集团主办。活动围绕文旅部发布的“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题,采取线上宣传展示与线下主题活动的方式开展。线上活动有微上非遗、网上非遗、屏上非遗、抖上非遗以及由“大同文旅星推官”制作的小视频非遗文旅宣传;线下活动为期两天,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包括“乐享非遗”非遗剧目展演、“乐购非遗”非遗购物节、“乐玩非遗”非遗体验活动、“乐赏非遗”非遗图片展等。
当日,在鼓楼西街,40块展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过往行人展示了我市已入列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项目。在关帝庙广场,我市非遗传承人表演了数来宝、二人台、八卦掌、耍孩儿等非遗项目,精彩的演绎赢得围观者热烈的掌声与叫好声。广场周围,大同铜器、广灵剪纸等也以袖珍小火锅、剪纸作品等形式多角度展现文化遗产的多姿多彩和永恒魅力。众多市民和游客兴致勃勃上前观看,并进行了布老虎、结艺、皮雕等非遗项目体验。当日,大同味醋的制作技艺、打铁花等非遗项目以视频形式在网络上播出后,点击量近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