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赋能高质量发展

□ 本报记者 张彩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

  “高速飞车”项目完成系统性试验,填补了国内空白;巴什卡智能联轴器项目、贝利科技增压器零部件等装备制造项目投产或部分投产;西安隆基2GW光伏组件项目投产;大同锡纯半导体芯片材料二期项目基本完工……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孕育了创新发展的新希望,激活了奋进崛起的“新引擎”。

  近年来,我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发展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绿色建材、通用航空等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全市已初步形成服务器制造、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标注、数据呼叫等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发展基础。已投运标准机架数超13万架,在用服务器39万台,在全省占比均超2/3,2022年用电量突破15亿千瓦时。20多家大数据服务企业相继落地,持续叫响“云中声谷”呼叫品牌,带动万人就业。

  ——全市现有规上装备制造企业79家,形成了以轨道交通、煤机装备、金属制品、专业设备等为主的门类较全、技术水平较高的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我市逐步形成了以原料药为主导,中药材种植和现代医药为特色,医疗流通服务为补充的多元化现代化医药产业体系。药品生产涵盖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生物制剂、中药饮片与制剂四大系列。共有规上医药企业18家,产业产值占到全省一半以上。

  ——全市形成了碳基新材料和合金材料两大产业链条,半导体材料、生物基新材料和光伏新材料三大产业链条初具雏形,共有规上新材料企业22家。新成新材料年产10万条高铁受电弓碳滑板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晋投玄武岩纤维高端保温防火材料技术行业领先;活性炭产能在国内三大煤质活性炭主产区中排名第一。

  ——我市加快推进光伏、风电、氢能、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协同发展。去年,大同新能源装机达到812万千瓦,占全市电力并网总装机容量超过50%,排名全省第一。

  ——通用航空产业在全国率先形成“一园一校一机场”全链条布局。通航产业园现已入驻大同轻飞、长鹰蜜蜂等8家企业。通航职业技术学院是山西唯一一家培养技能型通航人才的高职院校,开设13个专业,在籍学生近4000人。北岳机场为业内公认的A1类高档次通用航空机场。

  ——绿色建材产业年产值达到30亿元,正方利民装配式建筑产品占北京市场份额超过30%。

  ——我市拥有国家4A级综合性物流园区万昌国际物流园区,融入京津冀蒙、对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畜产品国际贸易枢纽、交易中心和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山西北肉冷链加工产业园。

  握指成拳,凝聚“新兴”力量。近5年来,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正在成为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和关键支撑。

  “大同肩负着推动能源革命、走出转型新路,‘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多重使命任务。大同区位优势明显,对外交通路网发达,煤炭资源丰富,气候优势明显,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较强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市工信局局长曹旭说。如何立足使命担当、“基因”优势顺势而为?

  2022年6月,我市发布《大同市“十四五”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转型发展的四大支柱集群产业、三大亮点特色产业以及未来引领产业,并在产业发展机制、产业集群发展、人才引进培育、市场开拓方面给予系列扶持。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加快打造高端要素集聚地,因地制宜将资源优势变为转型发展优势,以市场化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户提供0.3元/千瓦时的电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到“十四五”期末,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综合实力将显著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形成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新材料、新能源、创新药、智能造、通航梦”转型之城形象树立。

  蓝图已然绘就,美好前景可期。“我市将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规模的发展方向,坚持‘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链’式思维,集中力量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由输煤炭向输算力、‘一煤独大’向‘多业鼎立’加快转变,努力推动形成具有大同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市工信局局长曹旭说。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专题
   第08版:走进云冈
要求全力做好伤员救治 加强重点行业重点 领域安全监管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赋能高质量发展
强化举措狠抓落实 知责尽责合力攻坚
壮大数字经济 拓宽就业渠道
2023年中考圆满落幕
发挥“链主”辐射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
“云动天下 潮起大同” 抖音挑战赛正式上线
大同市退役军人志愿者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