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博物馆串起文博记忆

——大同·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侧记

  本报记者  赵永宏

  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沧桑代地”“魏都平城”“辽金西京”“明清重镇”4个历史陈列,着重反映本地区民族融合的发展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繁荣。专题陈列“大同恐龙”“梵语清音”,主题鲜明,展陈新颖。

  展陈、修复精美文物,探索博物馆“总馆+分馆”模式,将文物元素融入到文创产品和日常生活……大同立足自身特色,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建设“博物馆之城”,呈现深厚的历史底蕴,让市民更深入地了解大同,让城市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6月28日上午,来自中国博物馆协会、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湖南博物院、复旦大学等机构的文博专家在参加了“博物馆奇妙游”观摩活动之后,对大同市博物馆创新模式发出由衷的赞叹。下午,“大同·博物馆可持续发展论坛”在魏都国际酒店举行。国内文博专家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助力‘博物馆之城’建设”这一主题,论道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精彩观点闪烁智慧火花。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致辞中说,大同深厚的文化遗产资源禀赋,为大同建设“博物馆之城”奠定了基础。建设博物馆之城,要突出城市特色,要让市民深刻了解无处不在的历史,欣赏城市的多样性。博物馆是跨文化交流的平台,应该有面向国际的愿景,要加强与国际的合作交流,共同传播中华文化。

  “什么是博物馆之城?怎样建设博物馆之城?”复旦大学教授魏峻主旨演讲伊始直接提出问题。他立足博物馆之城建设的现状与思考,详细分析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历史发展脉络,同时提出博物馆之城建设的5个关键环节,即:明确定位、规划先行、多方联动、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作了题为《博物馆,让生活更美好》的主旨演讲,他说,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博物馆,一定是坚持多样性、差异化、文旅融合发展的博物馆。大同的博物馆要做出特色,就要体现好民族融合、天下大同。彰显特色的同时,还要加大传播力度,提升博物馆的影响力。

  “庄重大气、雍容华贵,兼收并蓄、天下大同。”这是大同留给段晓明的印象。在主旨演讲中,湖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段晓明以《博物馆赋能城市发展》为题,结合国内外著名博物馆的案例和湖南博物院发展规划,阐释了博物馆和城市发展的关系。他认为,要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视角,审视博物馆在城市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博物馆,是历史的见证,是文化的载体,更是城市灵魂的栖息地,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故宫博物院办公室主任果美侠发表题为《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故宫实践》主旨演讲。腾讯文旅产业研究院秘书长孙晖发表《科技向善,数实融合——助力文化遗产新传承新发展》主旨演讲。

  论坛结束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此次论坛搭建了一个高规格、高水准的交流平台,以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为大家带来了前沿的理念、科学的探索、有益的经验,为做足文旅深度融合文章,寻找城市转型发展新的增长点提供了借鉴。

  大同市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丰富。2021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文物局在发布会上提到支持北京、西安、大同、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今年,我省印发《关于推动新时代山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太原、大同、晋城、临汾“博物馆之城”建设。

  经过多年建设,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大同红色记忆馆、古代铜造艺术博物馆、明堂遗址博物馆、魁星文化博物馆等9座分馆在大同古城内外建成。游客可以带着总馆文创“通馆文牒”去打卡盖章“1+9”个场馆,穿行古城的大街小巷,真正在博物馆里读懂一座城。

  前不久,“大同有戏——大同非遗戏曲展”在古城县楼南街一处四合院开展,用近百件戏曲文物展出北路梆子和耍孩儿两个国家级非遗项目。记者了解到,目前这处展馆虽不是分馆,但这个展馆已成为市民游客品味大同戏曲文化的打卡地。未来,博物馆会进一步深化打造戏曲分馆,当好古都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大同市博物馆副馆长曹臣明表示,专家学者的建言献策,让人醍醐灌顶。下一步,将以此论坛为契机,充分利用科技的力量,让博物馆活起来、火起来,让博物馆插上翅膀,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博物馆之城”成为大同享誉全国的亮丽名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画刊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文旅
   第08版:公益
从大同出发 开启新征程
高级导游朱孟麟应邀担任福建导游大赛评委
平城区直机关工委举行迎“七一”表彰大会
博物馆串起文博记忆
浑源县妇联举办“和谐家庭关系”主题讲座
我给旅发大会点个赞!